【摘要】:湘桂走廊贯穿南岭,是沟通中原、湘楚和岭南的交通要道,中原、湘楚、三苗和百越文化在这里交汇。其丧葬仪式音乐是仪式中的全声音,包括人声、器声、自然环境音响等,有孝歌、法事音乐、哭和其它声音四大类,并具有多种视角下的下属民间分类。 湘桂走廊丧葬音乐代表性的结构原则有:“曲调基本框架”即兴发展形成各种变体(含Re、Do、La三声腔框架、Re—sol mi re do la sol框架、Mi re do—mi sol la—re do la sol和Sol do la sol—do mi re do框架);自由转调,“清角为宫、变宫为角”转调,调式交替和调式叠置;乐韵的连接、贯串、照应、统一:“解曲集曲”、“联曲”;多种形式的词曲结合;音色组成段落;套曲套套曲,套曲组合成篇章;较大单位的套曲在横向上连缀成套数,由孝歌、法事音乐、哭和散套四个套数在纵向上构成仪式音乐大厦的整体。仪式声响用其在时间、空间和行为三个向度上的分布,建构起它的立体构架,各套数的立体构架结合在一起所建构的整体构架是仪式音乐的总体结构。这些结构原则,是民族仪式音乐共同的结构原则。 “时空声行谱”记录仪式全声音,显示仪式音乐的总体结构。它由时组、空组、声组和行组组成,分别记录声音的时间布局、空间分布、声音结构和声音在行为上的分布,其次级层次分别称为时部、空部、声部和行部。全仪式声行记录把时、空、行为和仪式进程纳入仪式结构形态和仪式音乐形态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结构体系。 湘桂走廊丧葬仪式音乐与其它音乐联系紧密。格式化的其它形式民歌作为丧葬仪式音乐建构的材料,情歌、山歌、儿歌、民谣、谜语转化为丧葬歌曲;丧葬音乐与其它仪式音乐共用内容素材和结构式样;小调转化为器乐曲牌等。道教法事音乐与湖南和广西渔鼓、《孟姜女》拥有的共同内核,它们是近亲乐族。丧葬仪式音乐具有戏曲因素,它用桂剧、彩调、花鼓戏的润腔手法装饰旋律,用戏曲的发声方法演唱;它与戏曲共用曲牌,将彩调、文场唱腔转化为曲牌,甚至直接用戏曲片段代替法事环节;它自身的歌、舞、乐亦具戏曲化。法事音乐的大部分程序项目能在湘楚地区的丧葬法事中找到结构格式相同或相似者。Re—Do—La三声腔,在湘楚地区的民歌中大量存在,可能是受湖北三声腔的影响而形成。[《长歌》格式]的扩展形式频繁出现在湘楚民歌中,[《拜忏》格式]的音调遍布于湘楚、百越地区。湘桂走廊丧葬音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常将其它乐种的元素收归己用来丰富自身,汇聚了湘楚、三苗、百越音乐的因素。这是湘桂走廊作为人口迁徙、文化交流通道,所带来的多元文化长期碰撞、交融,然后积淀的见证之一。 湘桂走廊丧葬仪式面对人的死亡,以人的归属问题为中心,通过(生灵、神灵、亡灵)三个世界的构建,对“何谓人、何处人、何来人、何往人”诸问题做出了系统的解答。当地居民是在用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和术语解释来自于人类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并企盼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实现“天人合一”。这体现出人类对自身、周围世界和二者相互关系之认识的艰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真;;广西彩调音乐与民俗文化[J];东方丛刊;2007年03期
2 周建明;古代湘桂走廊的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梁旭达;论秦汉时期岭南越人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1期
4 蒋素利;徐一锋;;桂北“孝歌”文化内涵的解读[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周 洪;江西丧葬风俗中的古礼遗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杨军;黄艳;;花蓝瑶丧葬文化探析——由一个葬礼个案谈起[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陈乃良;湘桂古道新考[J];岭南文史;1998年01期
8 李乃贤;秦汉时期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瓯骆文化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02期
9 朱艳林;湖南丧歌论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10 郭永青;;南丹县白裤瑶族丧葬仪式音乐考察报告[J];艺术探索;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吴凡;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凤军;桂北盘瑶歌咏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焦双红;湖北石首地区跳三鼓的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3 秦海燕;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民族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凌;松木塘丧葬仪式音乐考述[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琼;土家族“佛事”丧葬习俗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6 姜南;桂北地区孝歌习俗变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婷婷;全州孝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
本文编号:
2225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22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