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笛奏法新解
[Abstract]:A bamboo flute of Han Dynasty unearthed in 1974 at the site of Ju Yenjia Canal in Gansu Province was regarded as a wind instrument in the past. But through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bamboo flute shape and the analogy with the minority bamboo wind instruments in the ethnographic dat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bamboo flute in Juyenhan should be played vertically rather than transversely.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32.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莎;乐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课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陈其射;杨荫浏对中国现代乐律学研究的影响[J];音乐研究;2000年04期
3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王在畅;;我国古代笛属乐器分析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5 张树国;南伟;舒蓉;;钟鸣鼎食中的上古诗——西周初年礼制变革与《诗经》祭享诗的原始关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黄厚明;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及相关问题初论[J];华夏考古;2005年02期
7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方建军;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刘莎;《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7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冯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清泉;中国古代笛属乐器的历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芳溢;《全汉赋》音乐史料初步整理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3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仕慧;《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原昊;《世本》研究及《作篇》名物释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青;古笛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7 杨帆;湖北宜昌音乐文物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8 刘贝妮;《笙赋》的音乐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张琳;商周青铜铙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何丽;环县道情皮影文场乐队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雷;吐鲁番出土北凉赀簿考释[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4期
2 赵汝清;国内外学者研究汉简情况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曹怀玉;“大石”、“小石”考辨——兼论“大”、“少”二字之含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宋治民;居延汉简中所见西汉屯田二、三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5 王龙耿;额济纳旗的历史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2年03期
6 马耀圻 ,吉发习;关于居延汉简和汉代的居延屯戍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2年06期
7 裘锡圭;《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一)——读考古发现文字资料札记之二[J];人文杂志;1982年02期
8 裘锡圭;《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二)[J];人文杂志;1982年04期
9 裘锡圭;《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三)[J];人文杂志;1982年05期
10 朱绍侯;对《居延简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的商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孝燮;;长城沿线几个重镇城市论述——山海关、宣府、大同[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Rear Service Supply System of the Great Wall Shown on Bamboo Slips[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The Great Wall in West of Yellow River and the Trade in the Northwestern Frontier during the Han Dynasty[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Hexi Excavations of Han Dynasty Wooden Silps with Writing an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Another New Discovery on the Slik Road——Xuanquan Ruins at Dunhuang District[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潘伯荣;;极旱荒漠典型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国键;;论历史档案开发和研究对学术发展的重大影响[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臧耀成;;从居延汉简看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工作[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荣;;秦汉邮书档案管理制度初探[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玉珍;范彩霞;杨炳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河下游居延绿洲生态环境预测[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庆田;风沙扯不断的生命线[N];中国航天报;2000年
2 丁铭;内蒙古今年考古大丰收[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魏坚;去居延考古[N];中国文物报;2000年
4 ;古笔生涯[N];江西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实;归来兮,生态失去的“和谐旋律”[N];中国环境报;2001年
6 永红;略论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张志和;汉代的竹简书与帛书墨迹[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谢桂华;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彭俊;黑河史上的创举[N];人民日报;2001年
10 白剑峰;大自然对我们的警告[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军;汉简中河西边郡的防御组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登茜;汉简兵簿与汉代兵器论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慧兰;两汉货币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练军;居延汉简量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特日格乐;汉简所见之居延候望系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近朱;《居延新简》中物量词和称数法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慈恩;汉代边防职官行塞制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文霞;《五十二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副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雷长巍;《额济纳汉简》注释[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范香立;汉代河西戍边军队后勤保障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8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42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