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高校普适性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美学选择与目标实现

发布时间:2019-06-27 14:18
【摘要】: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普适性音乐教育已渐成共识,并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宽广,蕴含着对音乐艺术的深刻了解和对教育规律的切实把握,它的美学基础应当是辩证唯物论美学观主导下的对各种美学流派包括唯心主义美学观合理因素的兼容并蓄,而非将"审美"的目的单一地定位在"教化"上。以这种美学选择为前提,其宏观目标当为"养成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国民素质,为培养高人文素质的专业人才服务",具体可分为"陶情、养性、修心、辅德"和"增知益智、交流交际、娱乐休闲"两个微观层面。音乐教育者必须树立"心怀目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柔性教育教学观,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课外活动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全方位、多维度的人文实践、情感体验和审美自觉中轻松愉快地实现健康心智的发展、高尚品质的养成和人格禀性的完善。
[Abstract]: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consensus to carry out universal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thought of music education with aesthetics as the cor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is guiding ideology is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broad in extension, and contain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music art and a practical grasp of the laws of education. its aesthetic basis should be the inclusiveness of various aesthetic schools, including idealistic aesthetics,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aesthetics, rather than positioning the purpose of "aesthetics" in a single way on "enlightenment". On the premise of this aesthetic choice, its macro goal should be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erv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high humanistic qualit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icro levels: "Tao emotion, nourishment, spiritual cultivation, auxiliary morality" and "increasing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Music educators must set up the flexibl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iew of "bearing the goal, letting nature take it and do nothing", and adopt various forms of teaching methods of "taking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leading factor and tak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the main body", so that students can easily and happily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mind, the cultivation of noble quality and the perfection of personality endowment in omni-directional, multi-dimensional humanistic practic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俊;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云梦学刊;2004年03期

2 管建华;;当代社会文化思想转型与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田秀云;白臣;;我国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倪星;;转型期中国的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A];论法治反腐——“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敬斌;;毕节试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5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8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峰;;论产品设计与文化的内在关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铁柱;;谈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2 钱鸣正;;浅谈宜兴紫砂的审美价值[J];山东陶瓷;2011年03期

3 党晓龙;;浅谈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三个维度[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4 赵晓宇;;普通高校开设《舞蹈鉴赏》课程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1年06期

5 宁;;关于举办“中国广州·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的通知[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6 彭蔚;;普通高校本土民间舞蹈教学再思考[J];舞蹈;2010年04期

7 方弋;;理论作曲课程——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园地中的重灾区[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8 刘树峰;;谈黑龙江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9 张放;;浅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10 王运涛;;现代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敏;凌青东;;我国普通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金玺铎;任英;;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捷;田有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加强三个过程管理[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4 陈新亚;;普通高校开展轮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胡日查;陈一民;;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康兰媛;;普通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7 田春娟;刘志红;王安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开展啦啦操教学的思考[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孙秀玲;;一条充满生机的智慧之河——论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王秋茸;程致屏;魏孝祖;;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信息管理及统计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杨琴;;教师礼仪也重要[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加平 通讯员 刘禅;5企业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89个[N];泰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管炜;明年我市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又有新规[N];通辽日报;2008年

3 记者孙研;20家单位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N];抚顺日报;2009年

4 白伟 牛津;今年我省有2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需就业[N];太原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霞 实习生 廉亦涵;今年我区普通高校计划招生155304人[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6 记者 马小丽;全区2009年普通高校计划招生155304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何国庆;普通高校在湘计划招生30.33万人[N];湖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我市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直招士官[N];闽东日报;2011年

9 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袁于评;1526所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N];湖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宇舟;省普通高校女领导联席会议在齐举行[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冬梅;论中国现代普通高校体育制度的变迁[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吴春霞;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唐仁春;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顺英;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东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比德观[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朱明海;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倪骏;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与审美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美爱;立足本地民歌 因地制宜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尚学钰;关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艺术实践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圣春;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任振坤;领会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佳晖;我国10所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定向越野课程建设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谭志红;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制度公平性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毕源红;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谷礼燕;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连仙枝;山西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徐剑;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50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