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鲁日融“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1:09

  本文关键词:鲁日融“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拉弦乐器。从最初的民间流传到今日如此繁荣稳定的发展,历经了多元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其中,“秦派二胡”就是一股强劲的力量。20世纪60年代起,在鲁日融的倡导下,陕西民间音乐开始被大众熟知。鲁日融带领他的学生们,开始了陕西风格的二胡创作,系统梳理整合了特殊的演奏技法用于陕西风格二胡曲的演奏,并加强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秦派二胡”,它鲜明浓郁的音乐风格深受大众喜爱。本课题以音乐风格为支点,系统的阐述了“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的形成、创作特色、特色演奏技法。作为“秦派二胡”的创始人与倡导者,鲁日融的音乐美学思想决定了“秦派二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秦派二胡”是鲁日融个人艺术风格的衍变与发展。其功力扎根于传统和秦地民间音乐文化之中,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二胡风格技艺。作为“秦派二胡”、“长安乐派”的奠基人与倡导者鲁日融先生对于流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通过对鲁日融先生的演奏、教学、创作、音乐理论等方面的梳理及对比,并将之与“秦派二胡”的发展历程相结合,对于中国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秦派二胡” 创作 技法 民间音乐素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3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鲁日融生平及创作活动8-10
  • 第二章 鲁日融“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的形成10-15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秦派二胡的风格韵味的影响10-12
  • 第二节 秦地民间音乐文化对秦派二胡作品的影响12-13
  • 第三节 时代审美和社会艺术价值对秦派二胡发展的影响13-15
  • 第三章 鲁日融“秦派二胡”音乐创作及代表作品15-22
  • 第一节 二胡教材15-17
  • 一.基础练习曲15-16
  • 二.风格技巧练习曲16
  • 三.曲调风格练习曲16-17
  • 第二节 音乐作品17-22
  • 一.作品介绍17-18
  • 二. 详细解读鲁日融先生的《秦腔主题随想曲》18-22
  • (一)创作背景18
  • (二)艺术特色18-19
  • (三)特色调性19
  • (四)演奏风格19-22
  • 第四章 鲁日融”秦派二胡”演奏研究22-34
  • 第一节 调式和音阶特性22-24
  • 第二节 演奏技法24-31
  • 一.揉弦24-27
  • (一)搂弦24-25
  • (二)围绕特性音的揉弦25-27
  • 二.滑音27-29
  • (一) 上滑音27
  • (二) 下滑音27-28
  • (三) 下行回转滑音28
  • (四) 颤指滑音28
  • (五) 揉滑音28-29
  • (六) 回滑音29
  • (七) 二度滑音29
  • 三.运弓29-31
  • (一) 颤弓29-30
  • (二) 甩弓30
  • (三) 喷弓30-31
  • 第三节 旋律特点31-34
  • 一. 下行级进,上行跳进31-32
  • 二.大跳音程32-34
  • 第五章 启示34-40
  • 第一节 二胡新作的风格分流与文化回归现象34-36
  • 第二节 地域文化确立风格流派36-38
  • 第三节 鲁日融——“秦派二胡”的领军人物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后记42-43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日融;国乐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鲁日融;黄海怀二胡艺术研讨会论文摘要忆黄海怀同志[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鲁日融;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二十[J];人民音乐;1999年05期

4 鲁日融;;陕西风格二胡曲的特色与演奏技法[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洋;“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及其审美特征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鲁日融“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76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