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降《风雅十二诗谱》的版本谱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4:15
诗经唱诵的传统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西周奉行的礼乐治国的政策使得诗乐的地位至高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也备受人们的重视。但自春秋战国之后,诗经唱诵的形式与内容逐渐失传,诗经乐谱在汉代之时便仅存《文王》等四篇,后亡佚。自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中的《风雅十二诗谱》在宋朝重现,使得诗乐再次有谱可循。虽然朱熹本人对此谱是否合古尚有疑问,但作为当时仅存的一份诗经乐谱,“十二诗谱”不断的被在私学或者官学中授课的师长进行传抄与二次创作,因此留下了大量的诗经乐谱。本文通过对以“十二诗谱”为核心的谱系分析来探索在其在宋代以降的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所在。全文由绪论、三章主体与结语三个部分组成。主体的第一章根据诗经学的发展与宋以前的诗乐教学情况,可知西周之后宋以前的诗乐是备受冷落并附着在经学身上缓慢发展,且诗乐逐渐分离,诗教占据了主体地位。第二章的内容通过对本文所搜集到的诗经乐谱进行文献学方面的整理与分类研究,对诗经乐谱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包括整个诗经乐谱的版本、律调、以及其他特点,为以《风雅十二诗谱》为核心的谱系传播图的划分打好基础。在第三章主要是对以“十二诗谱”为核心的谱系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从音乐学与社会...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9??而在刘崇德先生的《乐府歌诗古乐谱百首》中,作者对“小雅”、“国风”十??,10?旧》《》的谱果
图9??而在刘崇德先生的《乐府歌诗古乐谱百首》中,作者对“小雅”、“国风”十??二篇都进行了译谱,图10为其中《瑟谱?诗旧谱》中《关雎》的译谱结果。??关雎??(一)??、弗畢??、谱.诗街谱》??散板??-多HI?:二二产二 ̄ ̄…?一产一.严.....二—■........严一严---千?n??.你-二—!;_二4二一卞:...J???:*?fr—m?T"?.'.一"y? ̄'T?*?|??才散板????—一―??27672?*4?3267242672?||??夹关ffl嶙,在片之洲.窃艽农女,君子好边.??(第二章)??^76767?1*1561,4?34?3?2|??参差荇策,左右浼之.窃窕淑女,藉寐求之.??图10??其中除《关雎》分别根据《瑟谱》与《魏氏乐谱》进行译谱之外,其他的十??一篇都是根据《瑟谱?诗旧谱》进行的译谱。刘崇德先生的译谱是五线谱与简谱??同时记录,并在附上诗词。五线谱采用四分音符记谱,未划分小节,无具体拍号。??在王德埙先生的《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附录之中,附有对《瑟谱》??“诗旧谱”部分的译谱,如图11和图12这些篇目的译谱同时将律H谱卞 ̄相应??的工尺谱字附在五线谱之上。在黄钟绝对音高的确定上与杨萌浏宄屮的使用???致。在节奏的划分上
并在附上诗词。五线谱采用四分音符记谱,未划分小节,无具体拍号。??在王德埙先生的《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附录之中,附有对《瑟谱》??“诗旧谱”部分的译谱,如图11和图12这些篇目的译谱同时将律H谱卞 ̄相应??的工尺谱字附在五线谱之上。在黄钟绝对音高的确定上与杨萌浏宄屮的使用???致。在节奏的划分上,不同于之前的均分节奏,此处的竹奏足上漶埙先生根据夏??7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汪绂《乐经或问》中的诗乐谱研究——兼及《乐经律吕通解》[J]. 吴志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03)
[2]《诗经》乐谱的流传与曹操的乐教观[J]. 阎菲. 艺术教育. 2015(06)
[3]杨宗稷《琴学丛书》中的诗乐谱[J]. 吴志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4]南宋雅乐乐谱译配的依据与实践[J]. 田耀农,杨波,吴晓阳. 音乐创作. 2014(04)
[5]《乡饮诗乐谱》新解[J]. 轩小杨. 音乐创作. 2014(04)
[6]南宋《中兴礼书》的雅乐乐谱与译谱[J]. 田耀农,杨波,吴晓阳. 美育学刊. 2013(06)
[7]康熙十四律的乐器实践——以《诗经乐谱》为例[J]. 吴志武. 音乐研究. 2013(04)
[8]蔡元定“起调毕曲”理论新解[J]. 吕畅. 音乐探索. 2013(03)
[9]宋代宫廷雅乐的复古之风[J]. 邱源媛.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03)
[10]明代吕柟编撰的《诗乐图谱》研究[J]. 吴志武. 中国音乐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 陈思.中央美术学院 2013
[2]宋词音乐专题研究[D]. 伍三土.扬州大学 2013
[3]胡彦昇《乐律表微》的整理与研究[D]. 石林昆.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4]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D]. 余作胜.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先秦时期的教育与《诗》教[D]. 张秀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 邓洪波.湖南大学 2007
[7]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 张国安.扬州大学 2004
[8]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 许继起.扬州大学 2002
[9]宋史乐志研究[D]. 李方元.扬州大学 2001
[10]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 李幼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元明诗经学研究[D]. 王海丹.苏州大学 2011
[2]戴长庚《律话》(中卷)的点注与研究[D]. 金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
[3]湘籍琴家邱之稑、杨宗稷、顾梅羹考略[D]. 宁江滨.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诗经》乐舞研究[D]. 赵静.河北大学 2009
[5]明清乡饮酒礼研究[D]. 赵永翔.兰州大学 2009
[6]《魏氏乐谱》解析[D]. 漆明镜.上海音乐学院 2009
[7]《钦定诗经乐谱全书》的初步研究[D]. 柴世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浏阳祭孔音乐探源[D]. 章瑜.湖南师范大学 2008
[9]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 李自浩.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10]三种南宋传世乐谱的宫调研究[D]. 张红梅.中央音乐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0017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9??而在刘崇德先生的《乐府歌诗古乐谱百首》中,作者对“小雅”、“国风”十??,10?旧》《》的谱果
图9??而在刘崇德先生的《乐府歌诗古乐谱百首》中,作者对“小雅”、“国风”十??二篇都进行了译谱,图10为其中《瑟谱?诗旧谱》中《关雎》的译谱结果。??关雎??(一)??、弗畢??、谱.诗街谱》??散板??-多HI?:二二产二 ̄ ̄…?一产一.严.....二—■........严一严---千?n??.你-二—!;_二4二一卞:...J???:*?fr—m?T"?.'.一"y? ̄'T?*?|??才散板????—一―??27672?*4?3267242672?||??夹关ffl嶙,在片之洲.窃艽农女,君子好边.??(第二章)??^76767?1*1561,4?34?3?2|??参差荇策,左右浼之.窃窕淑女,藉寐求之.??图10??其中除《关雎》分别根据《瑟谱》与《魏氏乐谱》进行译谱之外,其他的十??一篇都是根据《瑟谱?诗旧谱》进行的译谱。刘崇德先生的译谱是五线谱与简谱??同时记录,并在附上诗词。五线谱采用四分音符记谱,未划分小节,无具体拍号。??在王德埙先生的《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附录之中,附有对《瑟谱》??“诗旧谱”部分的译谱,如图11和图12这些篇目的译谱同时将律H谱卞 ̄相应??的工尺谱字附在五线谱之上。在黄钟绝对音高的确定上与杨萌浏宄屮的使用???致。在节奏的划分上
并在附上诗词。五线谱采用四分音符记谱,未划分小节,无具体拍号。??在王德埙先生的《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附录之中,附有对《瑟谱》??“诗旧谱”部分的译谱,如图11和图12这些篇目的译谱同时将律H谱卞 ̄相应??的工尺谱字附在五线谱之上。在黄钟绝对音高的确定上与杨萌浏宄屮的使用???致。在节奏的划分上,不同于之前的均分节奏,此处的竹奏足上漶埙先生根据夏??7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汪绂《乐经或问》中的诗乐谱研究——兼及《乐经律吕通解》[J]. 吴志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03)
[2]《诗经》乐谱的流传与曹操的乐教观[J]. 阎菲. 艺术教育. 2015(06)
[3]杨宗稷《琴学丛书》中的诗乐谱[J]. 吴志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4]南宋雅乐乐谱译配的依据与实践[J]. 田耀农,杨波,吴晓阳. 音乐创作. 2014(04)
[5]《乡饮诗乐谱》新解[J]. 轩小杨. 音乐创作. 2014(04)
[6]南宋《中兴礼书》的雅乐乐谱与译谱[J]. 田耀农,杨波,吴晓阳. 美育学刊. 2013(06)
[7]康熙十四律的乐器实践——以《诗经乐谱》为例[J]. 吴志武. 音乐研究. 2013(04)
[8]蔡元定“起调毕曲”理论新解[J]. 吕畅. 音乐探索. 2013(03)
[9]宋代宫廷雅乐的复古之风[J]. 邱源媛.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03)
[10]明代吕柟编撰的《诗乐图谱》研究[J]. 吴志武. 中国音乐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 陈思.中央美术学院 2013
[2]宋词音乐专题研究[D]. 伍三土.扬州大学 2013
[3]胡彦昇《乐律表微》的整理与研究[D]. 石林昆.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4]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D]. 余作胜.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先秦时期的教育与《诗》教[D]. 张秀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 邓洪波.湖南大学 2007
[7]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 张国安.扬州大学 2004
[8]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 许继起.扬州大学 2002
[9]宋史乐志研究[D]. 李方元.扬州大学 2001
[10]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 李幼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元明诗经学研究[D]. 王海丹.苏州大学 2011
[2]戴长庚《律话》(中卷)的点注与研究[D]. 金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
[3]湘籍琴家邱之稑、杨宗稷、顾梅羹考略[D]. 宁江滨.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诗经》乐舞研究[D]. 赵静.河北大学 2009
[5]明清乡饮酒礼研究[D]. 赵永翔.兰州大学 2009
[6]《魏氏乐谱》解析[D]. 漆明镜.上海音乐学院 2009
[7]《钦定诗经乐谱全书》的初步研究[D]. 柴世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浏阳祭孔音乐探源[D]. 章瑜.湖南师范大学 2008
[9]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 李自浩.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10]三种南宋传世乐谱的宫调研究[D]. 张红梅.中央音乐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00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50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