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江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特色与演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00:29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致力于民歌改编,将民歌不断地推陈出新,形成这个时代独有的特色。大多数作曲家将民歌改编为流行乐,像胡廷江这样将民族声乐中融入现代元素,借鉴西洋作曲创作手法仍根植于民族声乐本位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胡廷江对民歌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赞赏与传承的。本文以胡廷江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声乐作品钢琴伴奏本体和技术构成的分析,旨在发掘胡廷江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本文包括绪论和本论三章:绪论,对有关钢琴伴奏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包括问题源起、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介绍作曲家胡廷江及其声乐作品钢琴伴奏风格的形成原因,说明他在声乐钢琴伴奏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二章:将胡廷江编配的声乐作品按照内容进行分类,主要从前奏、间奏、尾奏、和声、织体、技术构成等方面对其钢琴伴奏进行分析。第三章:将胡廷江原创声乐作品按照内容进行分类,主要从前奏、间奏、尾奏、织体、节奏型、技术构成等方面对其钢琴伴奏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源起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分析法
(三)实践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一、胡廷江个人简介及声乐作品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原因
(一)胡廷江个人简介
(二)胡廷江声乐作品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原因
二、胡廷江编配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分类研究
(一)赞颂祖国类
1.富有张力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交响化的织体
3.动力性的和声
4.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二)借景抒情类
1.意境悠远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流行和声的运用
3.综合性的织体写作手法
4.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三)风土民俗类
1.形式相对自由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民族化的和声
3.形式多变的织体
4.级近的低音旋律线条
5.极具民族风格的节奏型
6.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四)民歌改编类
1.形象鲜明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新颖的结构布局
3.具有爵士乐特点的节奏型
4.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三、胡廷江原创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特色研究
(一)活泼灵动类
1.华丽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频繁变换的织体与节奏型
3.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二)清丽婉约类
1.色彩化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留白的意境渲染
3.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尚花腔 民歌创新——浅析胡廷江花腔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唱特点[J]. 古荣霞. 黄河之声. 2017(21)
[2]胡廷江民歌改编《玛依拉变奏曲》的声乐艺术特色分析[J]. 苏丽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5)
[3]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与教学导向——从《秋水天长》视角分析[J]. 卞开萍. 文教资料. 2016(08)
[4]从《春天的芭蕾》到《秋天的枫叶》——谈作曲家胡廷江的创作思路[J]. 杨思思. 音乐天地. 2015(06)
[5]浅谈胡廷江钢琴伴奏编配中织体运用的艺术特色——以六首声乐作品为例[J]. 陈秋月.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6]时代的华彩,璀璨的乐章——浅析胡廷江花腔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J]. 李卓,赵建新. 艺术教育. 2014(02)
[7]胡廷江花腔歌曲浅析[J]. 刘爱珍. 大众文艺. 2012(03)
[8]浅析《青春舞曲》的艺术特色[J]. 余静. 黄河之声. 2010(10)
[9]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 张红霞.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8(05)
[10]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钢琴伴奏研究[J]. 李晨.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硕士论文
[1]论正谱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D]. 杨楠.西安音乐学院 2011
[2]声乐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及教学定位研究[D]. 任卓.中国音乐学院 2011
[3]论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与艺术修养[D]. 孔越.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研究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性及其演奏诠释[D]. 范险恩.武汉音乐学院 2009
[5]中外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D]. 刘华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论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关系[D]. 陈楠.华南师范大学 2007
[7]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征及其演奏处理[D]. 沈小莎.武汉音乐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59270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源起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分析法
(三)实践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一、胡廷江个人简介及声乐作品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原因
(一)胡廷江个人简介
(二)胡廷江声乐作品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原因
二、胡廷江编配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分类研究
(一)赞颂祖国类
1.富有张力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交响化的织体
3.动力性的和声
4.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二)借景抒情类
1.意境悠远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流行和声的运用
3.综合性的织体写作手法
4.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三)风土民俗类
1.形式相对自由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民族化的和声
3.形式多变的织体
4.级近的低音旋律线条
5.极具民族风格的节奏型
6.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四)民歌改编类
1.形象鲜明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新颖的结构布局
3.具有爵士乐特点的节奏型
4.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三、胡廷江原创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特色研究
(一)活泼灵动类
1.华丽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频繁变换的织体与节奏型
3.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二)清丽婉约类
1.色彩化的前奏、间奏与尾奏
2.留白的意境渲染
3.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尚花腔 民歌创新——浅析胡廷江花腔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唱特点[J]. 古荣霞. 黄河之声. 2017(21)
[2]胡廷江民歌改编《玛依拉变奏曲》的声乐艺术特色分析[J]. 苏丽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5)
[3]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与教学导向——从《秋水天长》视角分析[J]. 卞开萍. 文教资料. 2016(08)
[4]从《春天的芭蕾》到《秋天的枫叶》——谈作曲家胡廷江的创作思路[J]. 杨思思. 音乐天地. 2015(06)
[5]浅谈胡廷江钢琴伴奏编配中织体运用的艺术特色——以六首声乐作品为例[J]. 陈秋月.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6]时代的华彩,璀璨的乐章——浅析胡廷江花腔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J]. 李卓,赵建新. 艺术教育. 2014(02)
[7]胡廷江花腔歌曲浅析[J]. 刘爱珍. 大众文艺. 2012(03)
[8]浅析《青春舞曲》的艺术特色[J]. 余静. 黄河之声. 2010(10)
[9]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 张红霞.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8(05)
[10]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钢琴伴奏研究[J]. 李晨.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硕士论文
[1]论正谱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D]. 杨楠.西安音乐学院 2011
[2]声乐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及教学定位研究[D]. 任卓.中国音乐学院 2011
[3]论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与艺术修养[D]. 孔越.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研究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性及其演奏诠释[D]. 范险恩.武汉音乐学院 2009
[5]中外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D]. 刘华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论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关系[D]. 陈楠.华南师范大学 2007
[7]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征及其演奏处理[D]. 沈小莎.武汉音乐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59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55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