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溪山琴况》与古筝艺术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05:42
  我国传统乐器中,古琴与古筝在是两件很相似的重要乐器,二者无论从演奏技法、形制还是从各自文化内涵以及其审美属性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发展历程来看,古琴在古代被冠以“圣器、八音之首”之称,其作用可理人之性情,调节人的心、气、神,素来为上层社会文人贵族所擅长,而筝纯属民间器乐之列,难登大雅之堂。从相关的文献记载来看,琴在历代的记载都极为丰富,而筝与之相比则欠缺许多,可见相对于古琴文化底蕴的深厚,古筝则略显单薄。在古琴发展的过程中,《溪山琴况》当属历代琴论中的集大成者,不仅在技术层面为琴艺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这二十四况,在理论方面也将其演奏思想融于这二十四况中。《溪山琴况》的出现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琴学思想,其演奏技艺更是依据琴学思想而建立,当今的器乐演奏也借鉴了这一思想进行传承与发展。笔者以《溪山琴况》中为琴艺所提出的二十四况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自己教学及演奏经验,将其应用于传统古筝演奏中,希望通过对《溪山琴况》的研究,推动古筝演奏艺术理论体系的发展。文章的主要结构内容如下:第一章:总体概述了在传统音乐美学影响...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二、研究缘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
第一章 《溪山琴况》“和”论
    第一节 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溪山琴况》
    第二节 《溪山琴况》中的“乐而不淫”
    第三节 《溪山琴况》中的“音声相和”
    第四节 《溪山琴况》中的“山水自然”
第二章 《溪山琴况》与琴筝“弦、指、音、意”之合
    第一节 弦与指合
    第二节 指与音合
    第三节 音与意合
第三章 《溪山琴况》与琴筝演奏中的身、心功
    第一节 身功
        一、指功
        二、腕功
        三、臂功
        四、体功
    第二节 心功
        一、调气
        二、顺气
        三、贯气
        四、静心
        五、入神
第四章 从“琴况”到“筝况”
    第一节 “和”况发微
    第二节 “静”况发微
    第三节 “雅”况发微
    第四节 “逸”况发微
    第五节 筝况艺术理论体系构建断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溪山琴况》文字考证二则[J]. 吴忆南.  汉字文化. 2018(01)
[2]借“琴”之论以言“筝”——《溪山琴况》“和”的思想在传统筝乐中的体现[J]. 刘沙路.  当代音乐. 2017(24)
[3]《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J]. 刘承华.  当代音乐. 2016(19)
[4]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摄下的音乐情感论——以《溪山琴况》为个案的研究[J]. 于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03)
[5]《溪山琴况》“清”况新论——兼论中国古代音乐尚“清”的审美倾向[J]. 宋静.  文艺研究. 2016(06)
[6]试论《溪山琴况》中的艺术辩证法思想[J]. 霍橡楠.  艺术研究. 2016(02)
[7]《溪山琴况》在琴学思想竞争中的价值[J]. 黄康.  四川戏剧. 2016(04)
[8]《溪山琴况》中的“乐本体”思维模式及其表现特征[J]. 杨浏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9)
[9]论《溪山琴况》审美观念中的人格理想[J]. 王婧.  许昌学院学报. 2015(04)
[10]浅析《溪山琴况》中“和静清远”审美原则[J]. 谢磊玉.  黄河之声. 2015(14)

博士论文
[1]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秦派民乐”创作研究[D]. 陆小璐.上海音乐学院 2013
[2]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 赵冬梅.中国音乐学院 2012
[3]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 张晓娟.福建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古筝演奏中的刚与柔[D]. 李钰婷.天津音乐学院 2017
[2]中国古代琴论的身体间性美学研究[D]. 李梓恒.长安大学 2017
[3]古琴与古筝音乐文化对比研究[D]. 谭若情.四川师范大学 2017
[4]《溪山琴况》的审美创造论[D]. 薛琼琼.辽宁大学 2016
[5]《溪山琴况》审美范畴研究[D]. 王莞. 2014
[6]琴筝相谐[D]. 王幼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4
[7]《溪山琴况》表演艺术理论在古筝演奏中的指导意义[D]. 宋经苑.山西大学 2013
[8]关于古筝练习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教学探讨[D]. 龙妮.湖南师范大学 2012
[9]《溪山琴况》“和淡清雅”探赜[D]. 周慧.上海师范大学 2011
[10]对当代古筝艺术西化趋势的思考[D]. 杨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9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559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