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流派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2:05
本文关键词:扬琴流派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扬琴既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富有特色的弹拨乐器,也是世界上一件分布广阔、品种繁多的击弦鸣奏乐器,并且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等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各地扬琴名称也不相同。依据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型制特色、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可分为世界扬琴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 扬琴十七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在民间流传,其型体之美观轻便,音色之清脆明亮,逐渐受广泛群众的喜爱。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琴师和民间艺人的重视,他们不断演奏实践,与当地民间戏曲、说唱音乐、曲艺等地方乐种相结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吸取了中国民间乐曲各种音乐素材,从而改编和创作扬琴的伴奏音乐片段及扬琴独奏曲。 由于扬琴的伴奏形式单一化已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前辈乐师们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和积累,扬琴演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拥有各自优秀的曲目、代表人物、传承方式及艺术特色,并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和认可。其中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四大传统扬琴流派:广东音乐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和东北扬琴,并且在山东琴书、潮州弦诗、新疆木卡姆、山西和内蒙二人台以及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音乐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 建国后,在政府文化部门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和支持,这一器乐艺术门类至今已逐渐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五十多年来,扬琴艺术在作品创作、演奏技巧、乐器改革、理论和教育研究及国际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扬琴流派的演变过程,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进行,遵循着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客观规律。扬琴流派的未来发展道路是我们所不能估量的。然而,现今面临的问题是传统扬琴流派划分方法和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扬琴流派划分应该超越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一个更符合实际且具有合理科学的认定标准来重新认识当今中国扬琴流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扬琴流派 创作风格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32.51
【目录】:
- 引言11
- 第一章 传统扬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11-24
- 1.1 传统扬琴流派的产生过程和形成原因11-12
- 1.2 传统扬琴曲中不同流派的技法特征及风格流派12-24
- 1.2.1 广东音乐扬琴流派12-15
- 1.2.2 四川扬琴流派15-17
- 1.2.3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17-19
- 1.2.4 东北扬琴流派19-22
- 1.2.5 传统地方扬琴流派22-24
- 第二章 现代扬琴流派的发展24-37
- 2.1 新作品对扬琴发展的影响24-26
- 2.1.1 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初24
- 2.1.2 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末24-25
- 2.1.3 八十年代至今25-26
- 2.2 演奏技法对扬琴发展的影响26-33
- 2.2.1 传统扬琴技法的新发展27-29
- 2.2.2 现代扬琴技法的新突破29-33
- 2.3 乐器改革对扬琴发展的影响33-35
- 2.3.1 建国前的传统扬琴33-34
- 2.3.2 建国后至二十世纪末的扬琴34
- 2.3.3 现阶段推广使用的新型扬琴34-35
- 2.4 理论研究和教育对扬琴发展的影响35-36
- 2.4.1 理论研究35-36
- 2.4.2 教育发展36
- 2.5 外国扬琴对中国扬琴发展的影响36-37
- 第三章 未来扬琴流派的发展趋势37-45
- 3.1 继承和发扬传统扬琴流派的重要性37-40
- 3.1.1 传承性与习惯性37-39
- 3.1.2 社会性与民俗性39
- 3.1.3 稳定性与易变性39-40
- 3.2 传统扬琴流派划分的误区及局限性40-41
- 3.2.1 流派划分中存在地域排他性40-41
- 3.2.2 流派划分的局限41
- 3.3 对扬琴流派发展的思索与展望41-45
- 3.3.1 扬琴流派划分的反思41-43
- 3.3.2 现代扬琴流派划分之我见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0-51
- 承诺书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银芬;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扬琴流派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6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