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及其三首琵琶作品演奏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刘天华及其三首琵琶作品演奏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刘天华身处中国上个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琵琶作品都受到20世纪初叶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品的艺术风格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音乐风格特征,演奏技法特征。本文将从大到小,由表及里,通过作曲家到作品细节,梳理、呈现一个笔者心中的刘天华。他接续传统,敢于突破,在时代所划定的空间内,尽力做出改变,取得了巨大的音乐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刘天华 琵琶 演奏 五四新文化 虚籁 改进操 歌舞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32.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第一章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与文化现状简述8-12
-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北平的社会文化背景8-9
- 第二节 二十世纪初北平的的民族音乐现状9-11
- 第三节 刘天华的家族情况11-12
- 第二章 刘天华琵琶三首作品解读12-16
- 第一节 作品内容表现出的时代特征12-13
- 第二节 音乐风格的独特性13-14
- 第三节 演奏技法的特征14-16
- 第三章 三首琵琶作品的音乐细节分析16-24
- 第一节 《歌舞引》16-18
- 第二节 《改进操》18-21
- 第三节 《虚籁》21-24
- 结语24-26
- 参考文献26-29
- 附:刘天华像29-30
- 附:刘天华接受音乐教育方面的主要师承关系3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璐;;琵琶曲《龙船》运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上)——琵琶曲《龙船》三个版本中运用的基本演奏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09年03期
2 李燕飞;王涛;;浅谈刘天华二胡曲中运弓技术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0年01期
3 郎立夫;;近现代中国新音乐教育的启蒙[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4 申琳;;浅谈少年儿童琵琶教学基础理论与教学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5 王丹竹;;特殊用途英语ESP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家;2012年03期
6 杨丹;;琵琶文曲——《陈隋》[J];大舞台;2011年03期
7 申琳;;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音乐分析[J];大舞台;2012年04期
8 胥必海;;抗战时期中国电影歌曲研究[J];电影文学;2010年07期
9 赵敬蒙;杨涛;;谈琵琶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10 翟云翔;;浅谈琵琶的“弹挑”[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暮蓉;查阜西琴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王妍妍;刘德海琵琶演奏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徐科锐;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懿;石夫改革开放初期舞剧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7 张乔;20世纪以来中国汉传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8 宋声泉;民初作为方法—本土视域中的文学革命[D];南开大学;2013年
9 曹玲玉;论中国抗战音乐的伦理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云;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育佳;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分析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罗章菡;浅析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3 李瑞涛;赵lㄒ衾直嗉枷胙芯縖D];河南大学;2011年
4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5 周婷婷;现代琵琶演奏符号的变革及其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刘玮;深入体验与独立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刘姝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不朽华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真;郑觐文音乐著述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俊;近20年琵琶演奏技术发展之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小丽;赵元任音乐思想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刘天华及其三首琵琶作品演奏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9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