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流变

发布时间:2017-05-25 10:21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筝”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被誉为“群声之首,众乐之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筝以其柔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为现代作曲家所青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现代音乐观念的涌入、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传播、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筝乐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争辩中,应坚持怎样的创作理念成为中国作曲家不断探所的道路。回首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惊喜的发现,在经历了创作理念的反叛与回归后,作曲家己打破中西文化无法交融的瓶颈,创作出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的现代筝乐作品。 本篇论文将通过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转变的内在原因,和由此带来的作曲技法、演奏技巧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全面剖析现代筝乐创作理念的整体特征,展望理念回归后中国筝乐创作的未来。 第一章,回顾传统筝乐创作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给传统筝乐创作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从历史环境与音乐思潮、审美定位与哲学观念等角度,剖析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转变的内在原因; 第三章,从织体、调性和曲式三方面分析创作理念转变带来的作曲技法的突破; 第四章,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回归是全篇的核心部分,本章对现代筝乐所表现的寻根、写意、创新三个基本理念做重点剖析,并结合2000年以来出现的几部优秀的现代筝乐作品,对重要筝乐作曲家的个性化理念进行细致的总结。
【关键词】:现代筝乐创作 创作理念 技法 “寻根”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CONTENTS7-10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绪论12-15
  • 一、选题缘由12-13
  •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13-14
  • 三、研究现状14-15
  • 第一章 :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筝乐创作理念15-19
  • 第一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15-16
  • 一、生命15-16
  • 二、时空16
  • 第二节:传统筝乐创作理念16-19
  • 一、传统筝乐的鉴赏方式16-17
  • 二、传统筝乐的创作理念17-19
  • 第二章 :新时期专业筝乐创作理念转变的内在原因19-32
  • 第一节:历史环境与音乐思潮19-22
  • 一、“十年动荡”与“改革开放”的强烈碰撞19-20
  • 二、创作主体的改变20-22
  • 1、历史回顾20-21
  • 2、崛起的一代21-22
  • 第二节:审美定位与指导理念22-32
  • 一、审美定位的提升22-25
  • 1、传统筝乐的审美定位22-23
  • 2、审美定位的提升23-25
  • 二、“先锋派”创作理念的指导25-32
  • 第三章 :创作理念转变带来的作曲技法突破32-40
  • 第一节:单声织体到复调体系32-34
  • 一、创作理念中的旋律织体思维转变32-33
  • 二、西方复调音乐的渗透33-34
  • 第二节:五声音阶到多调性定弦34-36
  • 一、传统筝乐的五声调式创作34-35
  • 二、“十二音”体系的传入35-36
  • 第三节、模糊的曲式结构36-40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筝乐的创作理念回归40-64
  • 第一节:新时期筝乐创作理念的共性化特征40-53
  • 一、寻根40-43
  • 1、题材与内容40-42
  • 2、传统音乐素材的运用42-43
  • 二、写意43-45
  • 1、情景交融43-44
  • 2、内心世界的描绘44-45
  • 三、创新45-53
  • 1、音乐主题动机化45-47
  • 2、非旋律性形象塑造(节奏、音色、力度)47-49
  • 3、古筝形制改革49-53
  • 第二节 :重要筝乐作曲家的个性化创作理念53-64
  • 一、陶一陌——横向“点描”追意求润53-56
  • 1、点描技术的运用54-55
  • 2、余音音色的处理55-56
  • 二、王建民——中西合璧雅俗共赏56-60
  • 1、可听性56-59
  • 2、创新度59-60
  • 三、叶小纲——寄情山水了然心间60-64
  • 1、“泛调性”的使用61-62
  • 2、五声性半音和声62-64
  • 结语64-68
  • 一、声繁韵减64-65
  • 二、重演轻意65-66
  • 三、未来筝乐创作之路66-68
  • 参考资料68-72
  • 一、著作68
  • 二、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68-70
  • 三、乐谱70-72
  • 致谢72-7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其宏;;超越与重构: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态势——对新时期音乐观念更新热的观测(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2 居其宏;观念更新及其自觉意识[J];音乐研究;1986年03期

3 戴嘉枋;从系统论看中国传统音乐单声体系的长期延续[J];音乐研究;1991年04期

4 刘靖之;抄袭、模仿、移植──中国新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3期

5 朱践耳;音乐乃心灵之声[J];人民音乐;2003年06期

6 居其宏;新世纪创作思潮的激情碰撞——对作曲界三场论辩的回顾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7 程璐璐;;当代筝曲创新理念之探微[J];人民音乐;2007年04期

8 居其宏;“新潮”音乐的美学来源与流向[J];文艺研究;1988年01期

9 牛苗苗;简析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思潮”的形式[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颜胤盛;;叶小纲风格——《纳木错》创作技法分析[J];音乐创作;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93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