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沿革的多元性探究
本文关键词:二胡沿革的多元性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胡”作为中国弓弦乐器的代表,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撞击,在历史的传承和演变中,逐渐成为今天这一具有柔美音色、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二胡艺术不断发展,不但沿承了有数百年历史的戏剧的伴奏角色,而且成功地扮演着独奏乐器的角色。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对二胡沿革的多元性加以论述: 一、弓弦乐器起源的多元性 作为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之代表,其二胡的起源,就不得不先提到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中国弓弦乐器的产生,一般认为比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要晚。据现有的古代文献资料查证,最早明确记载有弓弦乐器的是唐代。关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当代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中国本土说与西方传入说两种。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起源和发展是多元而又复杂的。 二、二胡初步发展阶段其民族、地域属性的多元性 唐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唐代音乐不仅继承发展了我国秦汉以来的歌舞音乐,而且融合发展了南北朝以来以印度、西亚、西域等为主的外来音乐文化。这个时期的音乐,是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其音乐的性质具有以管弦、舞乐为中心的特征。这个高峰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有着发达盛行的乐器。胡琴类弓弦乐器便是从唐代音乐的发展潮流中,从漫长的乐器演变中发展而来。唐代嵇琴的出现,绝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这与这个时代的音乐需求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唐代音乐文化“包容性”的真实体现。 三、二胡成熟发展阶段其应用功能的多元性 胡琴类乐器自唐宋产生以来,逐步由民间向走向社会音乐各个层面。到明清时期,随着戏曲音乐的快速发展,以胡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梆子腔和皮簧腔戏种类的大幅增加,使得胡琴的地位及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弓弦乐器胡琴的优越性是其它任何乐器所不能替代的。这一时期,胡琴的演奏领域,从仅用于歌舞的伴奏乐器,发展到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的主奏乐器;从单纯的器乐领域发展到曲艺、戏曲、歌舞等综合艺术领域。它几乎已经逐渐渗透到民间音乐的各个领域 四、二胡繁荣发展阶段其演奏、创作手法的多元性 20世纪对于中国音乐来说,是个大变革的世纪,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碰撞、交流、融合的世纪。这一世纪是二胡艺术创造了“百年奇迹”的世纪,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经过诸多二胡艺术家的努力探索和艰苦创作,二胡艺术在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后,开创了二胡音乐和二胡文化的百年奇迹。20世纪下半叶,二胡艺术一方面沿承着传统的路子,在民间二胡艺术家的努力下,不断在乐曲创作、演奏技法方面取得可喜成就。一方面由刘天华直接和间接培养造就的一大批二胡人才,以及受这一新兴专业二胡学派影响的有识之士,沿着刘天华开创的道路,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伟大事业,二胡演奏、二胡教学、二胡作品创作以及二胡理论研究、乐器改革与制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二胡成为近代民间乐器在专业音乐领域中发展水平最高、创作曲目最多的民族乐器,使二胡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
【关键词】:胡琴 弓弦乐器 二胡艺术 多元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弓弦乐器起源的多元性11-16
- (一) 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11-14
- 1. 西来说11
- 2. 中国固有说11-14
- (二) 二胡源流的多元性14-16
- 1. 有关二胡名称的追溯14
- 2. 有关二胡的文献资料14-16
- 二、二胡初步发展阶段其民族、地域属性的多元性16-22
- (一) 唐代胡琴的出现16-18
- 1. 唐代音乐的多元性16
- 2. 唐代胡琴的出现与发展的多元性16-18
- (二) 宋元时期胡琴的发展18-22
- 1. 宋元时期的音乐的多元性18-20
- 2. 宋元时期两种形制胡琴的演奏艺术与应用20-22
- 三、二胡成熟发展阶段其应用功能的多元性22-28
- (一) 明清时期音乐多元性22-23
- (二) 明清时期的胡琴演变与应用的多元性23-25
- (三) “二胡”名称在清代的正式确立25-28
- 1. “二胡”这一具体称谓的由来25-26
- 2. “二胡”这一名称产生的年代26-28
- 四、二胡繁荣发展阶段其演奏、创作手法的多元性28-37
- (一) 二十世纪上半叶二胡发展的多元性28-34
- 1.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的多元性28-30
- 2. 二胡艺术的兴起及几位代表人物30-32
- 3. 刘天华对二胡的革新及历史贡献32-34
- (二) 二十世纪下半叶二胡发展的多元性34-37
- 1. 二十世纪下半叶二胡艺术创作和技法的发展34-35
- 2. 二十世纪下半叶二胡飞速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刘天华二胡音乐意境探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艺;胡志平;;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王静怡;清代何时有二胡[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7年Z1期
4 吴红非;中国弓弦乐器的沿革[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李晓峰;胡琴沿革略谈[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6 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J];音乐研究;2000年01期
7 卫星;;也说刘天华与二胡改革及发展[J];民族论坛;2008年09期
8 赵后起;;胡琴考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3年04期
9 周武彦;;我国弦乐器源流探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年03期
10 查甫尧;胡琴源流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韵斐;中国拉奏弦鸣乐器史源新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邢立元;二胡演奏艺术的“情”和“韵”[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成力力;刘天华二胡艺术与人文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二胡沿革的多元性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42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