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20:04

  本文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纳格拉鼓,膜鸣打击乐器,广泛地分布、使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展现着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纳格拉鼓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所居住生活的南疆、北疆、东疆等广大地区亦有广泛的分布和使用,并与新疆不同地区的文化结合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演奏形式较为固定、演奏曲目较为完整,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乐器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新疆的纳格拉鼓乐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某些新的观点。全文包括六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在总结纳格拉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笔者所作的田野调查资料,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概述了与纳格拉鼓相关的新疆地理、生态、民族构成、精神文化等背景,并对维吾尔族的民族形成、地理分布和文化特征作了一定分析,认为维吾尔文化背景中的纳格拉鼓乐体现着维吾尔文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在描述新疆纳格拉鼓的形制、演奏形式总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物、文献对纳格拉的起源、名称的由来、名称的变异作了分析。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对喀什、伊犁、和田、吐鲁番四个地区纳格拉鼓的现状进行本体的描述,并在分析音乐本体的基础上分析音乐与相关文化背景的联系;着重对前人没有介绍过的和田洛浦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 纳格拉鼓 调查 音乐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32.5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绪论11-13
  • 1.1 研究史回顾11-12
  • 1.1.1 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11-12
  • 1.1.2 国外学者对纳格拉同类鼓的研究概况12
  • 1.2 本文的研究概况12-13
  • 1.2.1 问题的提出12
  • 1.2.2 研究方法12-13
  • 2. 与新疆维吾尔纳格拉共生的的文化背景13-14
  • 2.1 新疆概况13
  • 2.1.1 自然地理环境13
  • 2.1.2 民族构成与行政划分13
  • 2.1.3 社会精神文化13
  • 2.2 维吾尔族历史文化概况13-14
  • 2.2.1 族源及民族形成简况13-14
  • 2.2.2 地理分布14
  • 2.2.3 文化特征14
  • 3. 维吾尔族纳格拉鼓综合分析14-23
  • 3.1 名称辨析14-19
  • 3.1.1 “纳格拉”之名14-18
  • 3.1.2 “铁鼓”之名18-19
  • 3.2 渊源辨析19-21
  • 3.2.1 源于羯鼓说19
  • 3.2.2 源于波斯、阿拉伯说19
  • 3.2.3 二说之辨19-21
  • 3.3 纳格拉鼓的形制与制作21-22
  • 3.3.1 形制21
  • 3.3.2 制作21-22
  • 3.3.3 文化含义22
  • 3.4 纳格拉音乐22-23
  • 3.4.1 演奏形式22
  • 3.4.2 演奏场合22
  • 3.4.3 演奏曲目22-23
  • 4. 新疆各地区维吾尔族纳格拉鼓现状23-47
  • 4.1 代表区的选择23
  • 4.2 喀什地区纳格拉鼓现状23-27
  • 4.2.1 文化背景23-24
  • 4.2.2 乐器本体特征24-25
  • 4.2.3 音乐本体特征25-26
  • 4.2.4 蕴含的文化26-27
  • 4.3 伊犁地区纳格拉鼓现状27-32
  • 4.3.1 伊犁地区维吾尔人历史渊源27
  • 4.3.2 伊犁十二纳格拉鼓乐的形成年代27
  • 4.3.3 乐器本体特征27-28
  • 4.3.4 音乐本体特征28-30
  • 4.3.5 对伊犁十二纳格拉鼓乐的分析30-32
  • 4.4 和田地区纳格拉鼓现状32-34
  • 4.4.1 文化背景32
  • 4.4.2 乐器本体特征32
  • 4.4.3 音乐本体特征32-33
  • 4.4.4 洛浦县纳格拉鼓乐33-34
  • 4.4.5 文化渊源34
  • 4.5 吐鲁番地区纳格拉鼓现状34-38
  • 4.5.1 自然地理环境34
  • 4.5.2 历史文化背景34
  • 4.5.3 乐器本体特征34-35
  • 4.5.4 音乐本体特征35-38
  • 4.5.5 吐鲁番纳孜尔库姆38
  • 4.6 纳格拉鼓乐音响出版资料分析38-47
  • 4.6.1 《丝路古乐》39-42
  • 4.6.2 《丝绸之路唢呐之声》42-43
  • 4.6.3 《新疆维吾尔十二纳格尔鼓吹乐》(伊犁鼓吹乐)43-47
  • 4.7 纳格拉鼓乐风格特征分析47
  • 4.7.1 总体特征47
  • 4.7.2 各地区纳格拉鼓乐的联系47
  • 5. 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纳格拉47-49
  • 5.1 纳格拉鼓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概况47-48
  • 5.2 纳格拉鼓分布与伊斯兰教传播的关系48
  • 5.3 纳格拉鼓的文化属性48-49
  • 6. 结论49-50
  • 6.1 新疆维吾尔族选择了纳格拉49
  • 6.2 兼容并蓄、多元共存的发展道路49-50
  • 6.3 纳格拉鼓乐对文化生态的依赖性50
  • 6.4 维吾尔人创造了自己的纳格拉鼓乐50
  • 注释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66
  • 1、喀什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53-54
  • 2、伊犁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54-55
  • 3、和田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55-56
  • 4、吐鲁番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56-57
  • 5、乌鲁木齐市纳格拉实地调查图片57-60
  • 6、文献中的纳格拉图片60-64
  • 7、伊犁鼓吹乐盒式磁带的说明64-65
  • 8、主要纳格拉艺人简历65-66
  • 致谢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许永璋;伊本·白图泰与泉州[J];阿拉伯世界;2002年01期

3 卢保娣;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连秀丽;;青铜礼器与礼乐制度的历史沿革[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5 杨曦帆;;近20年“藏彝走廊”乐舞研究述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王晓宏;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艺术表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7 陈沛照;王希辉;;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8 罗玉波,郑琦,陈善春,董春;居民地分布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定量化研究——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J];测绘科学;2005年03期

9 聂爱文;解读《文化模式》[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陆晖;概说通俗音乐[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曹晖;;思南、德江土家族傩堂音乐初析[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解超颖;;普通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刍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郑绍平;;辛弃疾对李清照《词论》声韵的继承与创新[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6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丽;归元禅寺分院景德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乐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2 赵利峰;清后期粤澳关系研究(1839—1851)[D];暨南大学;2000年

3 黄林涛;寻找人类思想之两性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莉;《酉阳杂俎》的博杂特征及其文化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梁江歌;论中国扬琴伴奏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烨;北京朝鲜族的个体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姚力;裕固族帐房戴头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469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