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及其自身演进
本文关键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及其自身演进
【摘要】:随着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亦不可逆转。中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也融入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这种潮流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声乐教育需要借鉴和融合多元文化,因此,改变高校民族声乐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惟其如此,才能让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在发展和改革中稳步前进。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
【基金】:山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J2011038)
【分类号】:G642;J616-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它强调的是音乐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元化。它是从多元文化教育衍生而来,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热门问题之一,它不仅是一股理论性思潮,更是一场实践性变革。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是让学生学习音乐从西方古典乐开始到后来本土乐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桂珍;;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鄢丽娟;;美学情境中的现代民族声乐审读——兼议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美[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徐敦广;;论高师声乐教材与中国声乐曲目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
4 鹿建柱;;声乐教学实践运行模式研究[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5 龙晓匀;;试析民族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特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莹;;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年03期
2 周琼;;高师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3 梁丽;;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J];大众文艺;2013年15期
4 卫晓琼;;于淑珍声乐演唱艺术研究[J];大舞台;2014年01期
5 高照飞;;新时期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J];神州;2013年14期
6 董治平;李韩英;;高师声乐教材与中国声乐曲目的价值取向[J];音乐大观;2013年03期
7 龙晓匀;;音乐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乐科的教学问题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音乐创作;2013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直爱妩;;论民族声乐表演的继承与借鉴[J];大家;2010年04期
2 徐敦广;;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郭捷;王若梅;;教学团队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知识观、教学观的演进为背景[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2期
4 乔建中;张耀庭;邰友圣;;对当前教学模式建构中问题的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22期
5 韦蔚;;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形成的反思——兼及中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对比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赵青;牢牢把握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审美原则[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7 徐茜,徐薇;丰富多彩 特色各具——近年来我国出版声乐教材述评[J];音乐研究;2004年02期
8 马达;;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9 张春阳;;声乐教学市场化初探[J];四川戏剧;2007年04期
10 李令永;徐文彬;;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仙;;论高校音乐教育中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2 ;信息[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朱玉江;文化相对论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影响的初步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艳红;;谈高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区域特色[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勇华;;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J];教育与职业;2007年30期
7 史小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等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8期
8 李莉;;谈高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区域特色[J];北方音乐;2010年07期
9 许朦胧;;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音乐的反思[J];歌海;2010年05期
10 刘小红;;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高师音乐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陈铭道;;中国音乐学院的“世界民间音乐”教学[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林冰清;;世界民族音乐教育构想[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苗鸿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宋庆垒;;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承担音乐教育重任——浅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常慧娈;;跨文化与交互性:——第27届ISME专题研讨会(Symposia)的后现代追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宋裴裴;;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时代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A];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C];2006年
10 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建华;关于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1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董大汗;加强特色音乐教育[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文竹;孔祥东:功利主义影响音乐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方捷新;让音乐教育插上技术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安塞县沿河湾中心小学 刘渊;如何体现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N];延安日报;2011年
6 高峰;北京启动“人人音乐教育”普及工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陶世群;音乐教育要突出“三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陈渌;哈师大音乐教育硕果颇丰[N];黑龙江日报;2006年
9 王小宁;世界社区音乐教育浏览[N];音乐周报;2008年
10 王小宁 综合编译;世界社区音乐教育浏览[N];音乐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2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7 蔡丽红;清末民初中国音乐教育转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男;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孙红成;社区音乐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a;构建美的教育 实施以美育人[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映蓉;乐者“乐”也[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吴洁;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香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与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曹惟;简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婷;新时期军校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7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6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