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记谱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9:18
本文关键词:西方记谱法研究
【摘要】: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转瞬即逝。由于乐谱的出现,才把这种在时间中流动的音符定格。使现在的我们仍然还能感受到四百年前巴赫笔下流淌出来的旋律;还能因为听到190年前贝多芬创作的《合唱》交响曲而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在1830年前后开始有人提出只凭乐谱、不用经过表演就可以领悟一首乐曲的艺术美,这观点赋予记谱法一种纯描述性的功能。 本文通过对西方记谱法的学习、研究、对比,说明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记谱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紧密相连的。 第一部分整理了多种关于记谱法的定义,并加以总结;阐述了记谱法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对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研究记谱法的意义所在。 第二部分对西方的记谱法作以罗列,说明记谱法的发展与变化。自记谱法的诞生之日起,人们几乎没有间断过对它的改进与研究。 第三部分在文化视野下论述记谱法,说明记谱法与社会、时代、科学等方面的关系。记谱法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又产生不同的记谱法。 第四部分叙述了西方记谱法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并阐述了如何看待中西记谱法的碰撞。 第五部分任何一种记谱法都有其局限性,这个部分主要论述的是记谱法与音乐客观现实的差异。
【关键词】:西方音乐 记谱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记谱法在西方的发展及演变10-26
- 第一节 简述传统记谱法的发展及演变过程10-20
- 一、古希腊、古罗马(至公元476 年)10-12
- 二、中世纪(公元476 年——公元14 世纪)12-16
- 三、文艺复兴(公元14 世纪——16 世纪)16-18
- 四、巴洛克到19 世纪18-20
- 第二节 20 世纪音乐记谱法的发展20-24
- 一、新记谱法数例20-23
- 二、发展方向23-24
- 第三节 从记谱法的角度总结人类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24-26
- 一、无记谱阶段24
- 二、模糊记谱阶段24
- 三、相对精确记谱阶段24-26
- 第二章 西方记谱法的文化土壤26-29
- 第一节 记谱法与社会、时代26-27
- 第二节 记谱法与科学技术27-28
- 第三节 记谱法与音乐风格28-29
- 第三章 西方记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29-31
- 第一节 简谱的传入与传播29
- 第二节 五线谱的传入与传播29-31
- 第四章 记谱法与音乐客观现实的差异31-36
- 第一节 无限的音乐文化与有限的记谱方法31-33
- 一、音乐的丰富内涵31-32
- 二、记谱法的有限性32-33
- 第二节、鲜活流动的音乐与固定的记谱符号(此处的“符号”是从广义上讲的,,指的是还包括文字、字母等在内记谱符号。)33-34
- 第三节 从使用者、使用目的的角度看记谱法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后记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易,赵剑;五线谱、简谱的产生、发展及向中国的传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肖杰;五线谱、简谱记谱法的差异性[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周凯模;多元音乐世界的多元解释:音乐人类学的“记谱与分析”之方法讨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蔡觉民;西方传统记谱法的变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臧艺兵;汉字与中国音乐记谱法[J];汉字文化;1999年04期
6 马春莲;早期西方音乐文化中的记谱法[J];美与时代;2004年10期
7 孙志鸿;中国古代记谱法的文化解读[J];齐鲁艺苑;2001年01期
8 王小龙;MIDI音乐——从记谱法的角度去认识[J];人民音乐;2001年08期
9 杨晓;;音乐现实与理论符号的差异——谈基本乐理与音响表达的关系[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600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