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曲式中连接过渡功能的形成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17-08-01 11:24

  本文关键词:论曲式中连接过渡功能的形成及其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结构 曲式功能 连接过渡功能 转换过渡功能


【摘要】:过渡是音乐作品中连接两个主题的从属段落。它的陈述特点表现为和声、调性的不稳定,而后通过音乐的创作手法、音响效果等表现方式进而过渡到一种趋于稳定和谐的过程。在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段已经成为曲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起到连接各段主题枢纽的作用,对主题的连贯统一,各段间的传导、融汇、照应、对比,以及推进乐思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早在圣咏时期的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段就已经初显雏形。随着音乐的发展,在二十世纪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段已经逐步发展成独立部分。其结构更加复杂、地位更加突出、表现手法更加丰富、音响效果更加丰满,往往成为凸显作者个性、创作才华、作品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中世纪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段的雏形出发,引用大量谱例,深入剖析了连接过渡段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在论述过程中,笔者还结合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代表作品,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整理,就连接过渡段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国内对连接过度段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搜集的资料较少,因此某些观点较为主观,仅是笔者对作品中连接过渡段的一种思考和认识,还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关键词】:音乐结构 曲式功能 连接过渡功能 转换过渡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8
  • 第一章、连接过渡功能的雏形8-25
  • 第一节、中世纪音乐中连接过渡功能并未被确立8-15
  • 1、歌词与歌词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间奏(或称过门)8-9
  • 2、旋律结构中长音与休止符之间的间补9-11
  • 3、主音的贯连性手段11-13
  • 4、各种复调手段特别是模仿技术(卡农与无终卡农)的运用13-15
  • 第二节、复调音乐中连接过渡功能的体现15-17
  • 第三节、基本曲式中连接过渡功能的体现17-25
  • 第二章、古典主义时期的连接过渡功能的特点25-42
  • 第一节、具有发展型的过渡段27-32
  • 1、具有承前式连接过渡段的特点27
  • 2、具有中转式连接过渡的特点27-28
  • 3、具有启后、音调的预示的连接过渡的特点28-32
  • 第二节、具有对比型的过渡段32-37
  • 第三节、具有补充型的过渡段37-42
  • 第三章、浪漫主义时期连接过渡功能的体现42-48
  • 第一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基本特征42-44
  • 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功能的体现44-48
  • 第四章、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功能的弱化及其多样化的体现48-63
  • 第一节、印象主义时期连接过的功能的形式49-51
  • 第二节、通过德彪西钢琴作品《烟火》进一步阐述,连接过渡功能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51-63
  • 第五章 、二十世纪现代派音乐及中国音乐作品中连接过渡功能的体现63-73
  • 结语73-74
  • 参考文献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丹;;谈舒曼钢琴套曲文学性的体现[J];芒种;2012年20期



本文编号:604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4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