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乐经》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战国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7-08-01 11:33

  本文关键词:论《乐经》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战国的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乐经》 形态 传播 儒家 战国诸子 《乐记》


【摘要】:《乐经》是先秦时期实有的一本经书,它在春秋以前属于乐官传承,与《诗》、《礼》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却并非是诗之曲谱。通过《左传》、《国语》的用乐事例,可以推断出《乐经》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点。战国时期,《乐经》所记之雅乐的高贵地位丧失,逐渐流落于民间,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因为它使《乐经》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内向更多的人群传播、推广、解说雅乐。以当时的社会形势而论,知识界对雅乐的兴趣与热情显然高于贵族,即战国百家诸子的学派理念尽管有别,但他们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乐经》的影响。其中儒家更是以"乐教"名世,他们通过对《乐经》的解读与阐释,进而形成了《乐记》、《荀子.乐论》等作品。与此同时,其他诸子也通过对《乐经》的吸纳和运用,形成了诸如《吕氏春秋.仲夏纪》之乐论等作品。所以,《乐经》看似传承于儒家,但实际情况并不局限于儒家,它是战国知识界共用的资源,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乐论作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乐经》 形态 传播 儒家 战国诸子 《乐记》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批准号:11&ZD103)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乐经》先秦称之为《乐》,汉代以后不见传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看来,《乐经》在西汉初期已经亡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太明;《乐记》音乐思想的儒家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孙星群;探新的《乐记》研究──读吕骥同志《<乐记>理论探新》[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6期

3 孙星群;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回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陈芸;对《乐记》音乐美学辩证思想的探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明言;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两极──《乐记》、《声无哀乐论》哲学美学思想概观[J];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03期

6 邹荣,雷金银;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中几个重要论点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田宇,王英君;声、音、乐的递进——读《乐记》[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李婷婷;;《乐经》考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2期

9 孙星群;《乐记》与《诗学》[J];音乐研究;1995年01期

10 朱洁琼;;《乐记》、《声无哀乐论》比较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颜双莉;;对和声教科书里 将“属十一”、“属十三”和弦列为高叠和弦的质疑[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胡雪丽;;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观——由《乐记》中音乐教育思想的审美情感所引发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夏一雷;;初探《乐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4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李春源;;儒、懰、道琴j作p簷 生及音j治vB的探索(“古琴音j,

本文编号:604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4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