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经在视唱练耳节奏训练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京剧锣鼓经在视唱练耳节奏训练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视唱练耳 京剧锣鼓 节奏训练 锣鼓经 节奏组合 教学体系 中国戏曲 组合技术 发展变化 教学模式
【摘要】:正长期以来,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沿用了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为教学模式,对锣鼓经这一中国戏曲所特有的节奏内容很少涉及。本文将尝试在视唱练耳课中引入京剧锣鼓经的训练,对京剧锣鼓经的读谱方法、击拍方式等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的尝试,以期将极富特色的锣鼓经节奏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目的是使各专业学生都能通过视唱练耳课程了解并掌握一些戏曲节奏组合技术
【关键词】: 视唱练耳 京剧锣鼓 节奏训练 锣鼓经 节奏组合 教学体系 中国戏曲 组合技术 发展变化 教学模式
【分类号】:J613.1-4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沿用了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为教学模式,对锣鼓经这一中国戏曲所特有的节奏内容很少涉及。本文将尝试在视唱练耳课中引入京剧锣鼓经的训练,对京剧锣鼓经的读谱方法、击拍方式等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的尝试,以期将极富特色的锣鼓经节奏在视唱练耳课堂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柏铭;;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化节奏呛声法探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3期
2 彭瑜;;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J];音乐探索;2011年03期
3 安亮山;谈戏曲锣鼓经在视唱练耳多声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2005年03期
4 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在时值方面的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在音量方面的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亚雄;中国乐理结构体系刍议[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2 徐雯栋;;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研究综述[J];华章;2012年28期
3 杨丽霞;;闽台本土音乐在地方院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02期
4 刘健;;浪潮而起——由“浪潮Ⅱ”音乐会和2012年打击乐学科发展研讨会说起[J];人民音乐;2013年06期
5 李连生;;戏曲音乐与声腔的形成[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杨丽霞;;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思维[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在音量方面的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玲;音乐节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柏瑞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下的高师节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健;中西记谱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苏华;琵琶武曲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霞;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母语的视唱练耳教材编制之初步论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明辉;《中国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李萍;浅析中国民族歌剧中戏曲板式的运用及演唱[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苏侨;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声思维的训练与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民族音乐多声思维”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菁;徐晓林筝乐作品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富琳;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J];音乐研究;1999年02期
2 蔡际洲;从思维方式看中西音乐之比较——关于中国音乐研究与创作的哲学反思[J];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3 管建华;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J];人民音乐;1996年01期
4 赵宋光;节奏U8声法[J];音乐艺术;1989年01期
5 冯振琦;谈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共性[J];艺术教育;2005年01期
6 彭瑜;川剧锣鼓牌子的曲式结构[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乔建中;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关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8 王凌雨;朱群;;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媒介研究[J];中国音乐;2008年04期
9 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在时值方面的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羽;;试论“视唱练耳”课的节奏训练[J];剧作家;2006年03期
2 张蕊;;浅谈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J];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10期
3 于雪琴;;奥尔夫教学法在视唱练耳课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10年27期
4 邝月春;;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初探[J];新课程(下);2011年01期
5 彭世端;视唱练耳中基本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6 李俐;;职业学校幼师学生视唱练耳技能训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0期
7 姜秦丰;;视唱练耳多媒体教材分析与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王薇;;浅论视唱练耳课的节奏训练[J];剧作家;2007年03期
9 潘威;;将巴赫的宗教音乐融入视唱练耳的教学实践[J];音乐生活;2010年03期
10 石蔚;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规律之我见[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丽;;浅论高师视唱练耳课的学科综合性[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方彩萍;;《视唱练耳》课程内容与形式研究[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张继农;;利用现有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尝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邵蓉;;视唱练耳课教学探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刘立波;;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渗透性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陈雅先;;视唱练耳水平与相关音乐活动中自我效能感成因辨析[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爽;;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视唱练耳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9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雯迪;谈视唱练耳初级教学[N];吉林日报;2011年
2 赵方幸;视唱练耳考评有感[N];音乐周报;2000年
3 刘晓航;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心得[N];音乐周报;2008年
4 张萌;从音乐中来 到音乐中去[N];音乐周报;2004年
5 胡克非;赵易山的精致生活[N];音乐周报;2010年
6 裴家珍;琴童你学视唱练耳了吗?[N];音乐周报;2002年
7 冯兰芳;首师大视唱练耳音乐会打破常规[N];音乐周报;2006年
8 伊雯 柏杨;视唱练耳普及在深圳提速[N];音乐周报;2006年
9 周洲;西安院视唱练耳音乐会获好评[N];音乐周报;2007年
10 尹熙洙;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N];音乐周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晶;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m(;新疆高师视唱练耳在“双重乐感”理论下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瑾;视唱练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王一丁;浅析高师视唱练耳学科发展中的音乐审美心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郑真;中英音乐考级视唱练耳的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雯;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7 郭鑫;论高师视唱练耳的学科综合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畅;民乐系学生视唱练耳需求调查[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9 刘怡君;京剧锣鼓节奏教学初探[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宋成贵;师专学前专业视唱练耳有效教学改革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4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