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巴东地区跳丧鼓音乐艺术特色探究
本文关键词:恩施巴东地区跳丧鼓音乐艺术特色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巴东跳丧鼓 歌师 三声音 徵终止群 艺术特征
【摘要】:恩施巴东跳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隆重的葬礼仪式,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丧礼的过程中没有悲怆号哭的场景,却又在灵柩前动人歌舞向亡人歌唱出热烈的生命之情。这种对面对死亡发出生命礼赞的情感充分张扬了土家族显著的民族个性。通过对巴东地区跳丧鼓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入追索和研究,目的就是探究这个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在了解巴东跳丧鼓的演绎风格及艺术特征的同时,从中还要找到我们极为欣赏和感叹的人文精神,继而为之感叹这个民族豁达乐观的心胸,对生命的礼赞和颂歌,对曲折命运的倔强与坚强。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巴东跳丧鼓 歌师 三声音 徵终止群 艺术特征
【基金】:2012年-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周友金演唱鄂西山歌艺术风格研究”(项目编号:2012Y069)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巴东跳丧鼓的形式及其内容巴东县境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雄踞大巴山余脉,山体雄伟,高峰林立。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三高两低的“W”形。全县平均海拔高1053米,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正是由于这种地形,使得在通讯工具极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传递信息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娥;;荆山“阳锣鼓”艺术形态之探微[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黄铨剑;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梁金平;音乐的艺术特征与教学艺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王满;天津十番中的“粗十番”套曲[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徐进;舞蹈语言艺术特征三议[J];四川戏剧;2005年04期
6 史和平;论黄土地安塞腰鼓[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7 邢海珍;;土族“安召”舞的艺术特征及其功能探析[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8 王一波;;论舞蹈艺术特征——从《酥油飘香》谈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梅兰;;浅析青主《我住长江头》歌曲的艺术特征[J];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佳;;施光南抒情歌曲特征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滕兰花;;浅论侗族大歌在现代传播背景下的传承与发扬[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杨志国;;楚风遗韵山锣鼓[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王建军;;让烂漫山花竞放神州舞台——左权民歌小花戏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传承和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勇 李才锦;通道侗家爱唱喉路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杨筱X;古歌苦恋[N];贵州日报;2005年
3 陆景川;白邦:全民皆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记者 覃咏梅;谁在拽住民歌的尾巴?[N];广西日报;2005年
5 牙韩彰 廖海生;广西积极培训壮族歌手[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蒋晓文 陈恒芳;星光灿烂歌如潮[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徐新建;沿河走寨“吃相思”[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杨英慧;侗歌的分类及传承特点[N];贵州日报;2005年
9 欧阳昌佩;侗族大歌有传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许智博 魏岚;原生态民歌的美丽与叹息[N];西部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陆栋梁;湘桂走廊丧葬仪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苏华;琵琶武曲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鱼翔;汪派琵琶文武大套曲的艺术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敖淳;肖邦艺术歌曲《请离开我》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6 卢昱含;贺绿汀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宏伟;格里格艺术歌曲创作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8 孙鹏举;论近三十年创作歌曲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严萍;建水县彝族《海菜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10 余佳;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51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5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