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下慈悲的人性复苏与交响乐的共鸣
本文关键词:残暴下慈悲的人性复苏与交响乐的共鸣
【摘要】:由郑方南导演、前后历时10年的影片《栖霞寺1937》取材于1937年真实的历史事件,主题十分鲜明。梵呗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别具特色,也构成了这部电影总体的基调与境界,其中的音乐手段和技巧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方面。杨鹤作曲、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贴片音乐与僧人的梵呗相映生辉,共同为深化影片的主题、增强影片感染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栖霞寺难民得以保全,兽兵的暴虐被揭露给世人,这是人性的胜利。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
【关键词】: 殿堂 杀手锏 主题 境界
【分类号】:J617.6;J905
【正文快照】: 电影《栖霞寺1937》取材于1937年真实的历史事件,也由于片中人物身份的特殊性,该片的主题十分鲜明。其间的贴片音乐与僧人的梵呗相映生辉,共同为深化影片的主题、增强影片感染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构建精神和思想的殿堂该片反映的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间南京栖霞寺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寒星,蕊心;三论宗祖庭南京栖霞寺[J];法音;1998年05期
2 杨秋悦;;梵呗在瑜伽焰口仪式中的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泠萱;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南唐佛传浮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振;梵呗清歌 主持寄语[J];佛教文化;1999年03期
2 张文静;;对佛教音乐在中国发展过程及其种类的考察[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3 王志远;人间能得世世闻[J];佛教文化;1995年06期
4 曾金寿;;“金言有译,梵响无授”——丝绸之路上的佛乐汉化形态探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徐菲;;论佛教梵呗“华严字母”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8期
6 邹燕凌;;论佛教音乐的宗教功能[J];求索;2006年02期
7 钱慧;;汉魏佛教梵呗音乐本土化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2期
8 陈华丽;;佛教音乐世俗化探寻——关于国恩寺僧人佛教音乐观念的调查报告[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田青;浓浓两岸情 幽幽十方韵[J];国际音乐交流;1998年03期
10 韦民;;白马寺佛教音乐初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荣;;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浅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珏;;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影片《蓝色》的音乐分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4 齐东海;;音乐与创造性思维——抖动你创新的翅膀[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钟代琴;;音乐治疗运用在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创新[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邓俭;;试论儿童音乐创作的主体意识[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赵汉宁;;浅析肖邦钢琴叙事曲作品23[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陶倩;;大力发展引智工作,,培养跨世纪优秀音乐人才[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9 石秀萍;;多彩的音乐 在动的形象——浅谈歌剧《白毛女》中音乐对人物的塑造[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龚佩燕;;《浅谈复调教学中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荣健;关峡:创作人民需要的高雅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芳;振兴交响乐:我们共同努力[N];山西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红艳;期待“交响乐珠峰”奏响大剧院[N];北京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冻凤秋;把“河南新春音乐会”打造成品牌[N];河南日报;2009年
5 特约通讯员 王国强;“土家人交响乐”在校园响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汪阳;谭利华:交响乐普及要靠低价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胡芳;国交:高海拔下乡[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严凌;交响乐团,黄石又一张文化名片[N];黄石日报;2010年
9 江山 赵忱;无边春色倍还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赵爽;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暨首届北京国际交响乐演出季圆满闭幕[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懿;石夫改革开放初期舞剧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6 张乔;20世纪以来中国汉传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7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10 韦希;当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冬雅;音乐主题在配器中发展[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2 刘霞;古都梵音[D];河南大学;2011年
3 赵海花;大自然的交响乐[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4 蒯路阳;包头市东河区“妙法禅寺”祭祀仪式音声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华;布朗族南传佛教音乐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6 侯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黎珏;不共的音乐之美[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曹琳;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保存唐曲子的考证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徐斐;浅析大型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的音乐特色[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10 李鑫赛;我国佛教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652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5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