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的审美意味——以李焕之改编的《牧童短笛》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1 12:27
本文关键词:改编的审美意味——以李焕之改编的《牧童短笛》为例
【摘要】:在音乐作品的生成中,"改编"是一种再创造活动,此中具有创造性、转换性与重构性等诸多特质,由此使得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与境界获得巨大的提升;这样,"改编"内在要求创作者,立足于对原作创意的透彻把握,依据改编者的目的,深入改编者的审美视角、审美价值与审美情趣,如此,在原作之基础上,对原作进行突破、拓展,从而创作一种新颖的、不同于原作的作品,这本质上是一种"视界融合"与"审美重叠"。本文以李焕之改编的《牧童短笛》为个案,探索作曲家李焕之如何继承原作,又如何突破原作、提升原作,达成审美的超越,由此彰显出改编的一般规律。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关键词】: 李焕之 改编 牧童短笛 创造 视界融合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一改编,本质上是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再生成、再展现的系统化过程。一般地说,改编是改编者在原作之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在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音乐的色调,甚至音乐作品的意向等诸多方面都承载着诸多新的特质,从而实现音乐作品的重心转移、意蕴拓展,最终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健;;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史桂丽;;浅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支声现象[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3 方冰;梁筱妹;;论文革时期钢琴曲创作中民族化和声的结构[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4 赵静;石征;;谈钢琴曲《花鼓》的艺术风格[J];大舞台;2008年01期
5 李燕;;钢琴曲《平湖秋月》中踏板的运用与教学分析[J];大舞台;2010年05期
6 赵静;叶亚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7 程鹏;;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8 吴海华;;长笛曲《阳光灿烂照天山》演奏技法探析[J];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9 吴明微;;根据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及其研究述评[J];歌海;2009年02期
10 林昊;;浅谈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色[J];钢琴艺术;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卢燕;以两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为例管窥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s钣,
本文编号:712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1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