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浪漫主义手法实现古典主义理念——勃拉姆斯管弦乐法风格分析
本文关键词:以浪漫主义手法实现古典主义理念——勃拉姆斯管弦乐法风格分析
【摘要】:作为浪漫主义盛期的代表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管弦乐法与同时代作曲家格格不入,常被误解为刻意孤立自己。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乐队创作中基本音色、音色呈现方式、音色展开方式以及管弦乐法布局等方面的分析与阐述,尝试将其置于浪漫主义背景下,通过理解他的古典主义音乐美学倾向阐释其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缘由。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 勃拉姆斯 管弦乐法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分类号】:J632.61
【正文快照】: 在为光环所笼罩的瓦格纳之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乐队作品中,无论是管弦乐法还是其他创作手法上都鲜明地呈现出两个不同的阵营:接受或不接受他的影响。后者以勃拉姆斯的作品为代表,他的音乐纯粹显示出音乐本身价值,而不是以绚丽的乐队色彩来显示。在管弦乐法上,勃拉姆斯既不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华;;关于阻碍进行的理论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周娟娟;;E.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教学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罗智源;;传承并反叛,继承并创新——论弗朗索瓦·库普兰古钢琴作品的音乐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8 杨柳;;浅析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角色形象——兼谈咏叹调《她抬头仰望》的演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谢伟;;论贝多芬音乐的时代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王永剑;;论《雷雨》的基督教结构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王琦;;科学传播的一种方式:释义——波爱修斯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一种启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陈根方;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彦;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春兰;肖邦钢琴叙事曲的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静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与其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临舒;巴赫《恰空舞曲》四个音响版本表演创造的合理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婷婷;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演绎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章菡;浅析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勃拉姆斯钢琴音乐风格探源[J];文化学刊;2007年03期
2 张栋;;浅析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3 嵇洁;;浪漫主义激情与古典主义形式的结合——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J];黄河之声;2008年16期
4 李玉春;;浪漫与古典之间——勃拉姆斯的音乐世界[J];电影评介;2006年23期
5 赵亮;胡娉;;森然的古典气质 悠然的浪漫情怀——勃拉姆斯《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主题素材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高二英;;勃拉姆斯《8首钢琴小品》第七首(间奏曲)和声简析[J];大众文艺;2010年13期
7 俞婕;;从《~#f小调钢琴奏鸣曲》看勃拉姆斯的浪漫主义情怀[J];歌海;2007年02期
8 金妮;;中提琴在勃拉姆斯创作中的运用[J];艺海;2010年07期
9 唐艺;化解古典戏剧性与浪漫抒情性矛盾的典范——勃拉姆斯的奏鸣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姚曼;;由《四首钢琴小品》OP.119看勃拉姆斯钢琴创作风格[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锐;;乐中画 画中音——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音乐欣赏讲座[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文;;“和声分析”教学思考——以舒曼钢琴作品为例[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渌洋;国交的勃拉姆斯回忆[N];音乐周报;2010年
2 陈立;“食古不化”的勃拉姆斯音乐[N];音乐周报;2003年
3 查尚;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N];经济参考报;2002年
4 周杨;水蓝 奥皮兹演绎勃拉姆斯[N];音乐周报;2002年
5 刘雪枫;“焕然一新”的贝奇科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陈凌;澳门乐团:六年奋斗初显实力[N];人民日报;2008年
7 乐乐;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来京奏响“莱茵之声”[N];音乐周报;2007年
8 刘蔚;慕尼黑之雄强与班贝格之“沦落”[N];音乐周报;2007年
9 朱志凌 张馨月;《土楼回响》奏响厦大[N];音乐周报;2006年
10 早报记者 安婧邋实习生 朱珉迕;黑山青年钢琴家探索巴赫[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6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张娟;台湾新音乐(1945-1960)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8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师师;从勃拉姆斯钢琴小品Op.118看其音乐风格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蘧得芳;试论沃尔夫艺术歌曲的艺术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t熁,
本文编号:834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3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