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谭《新论》音乐美学思想内在矛盾及原因
发布时间:2017-09-25 00:34
本文关键词:桓谭《新论》音乐美学思想内在矛盾及原因
更多相关文章: 桓谭 《新论》 音乐思想 内在矛盾 两汉之交
【摘要】: 桓谭是两汉之际著名的哲学家、音乐家。他“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能文章,尤好古学”。成书于东汉初年的《新论》是其一生思想的结晶。在音乐审美上,他表现出“崇雅与爱俗”的双面性,他继承了儒家传统“平和”音乐思想和重修身的艺术化人格理想,明确了“天人感应”论对《新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附和了其时音乐的主流思想;同时又不墨守陈规,突破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上的局限,肯定了俗乐的“不平”之美,显示出其音乐理论与自身实践的冲突,具体表现在审美趣味、音乐功能、音乐情感、音乐形态等方面的矛盾。桓谭是两汉音乐审美趣味转换的关节点,为两汉音乐艺术走向自觉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桓谭 《新论》 音乐思想 内在矛盾 两汉之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第一节 桓谭其人及《新论》7-9
-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9-10
- 一、对桓谭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阐发9
- 二、对桓谭美学思想的论述9-10
- 三、现有研究及不足10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10-11
- 第一章 《新论》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11-20
- 第一节《新论》思想来源及所受“天人感应”论的影响11-13
- 一、《新论·琴道》的本源:《周易》11-12
- 二、“天人感应”论对《新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12-13
- 第二节 儒家“平和”音乐审美观念13-18
- 一、由尚“德”而达“中和”的音乐审美观14-17
- 二、追求“多样统一”之“和”17-18
- 第三节 重修身的艺术化人格理想18-20
- 第二章 桓谭音乐思想的内在矛盾20-29
- 第一节 对“郑声亡国”论的质疑20-23
- 第二节 突破与发展所带来的内在矛盾23-29
- 一、审美趣味:桓谭“好古学”却“颇离雅操”、“性嗜倡乐”23-24
- 二、音乐功能:“重教化轻娱乐”与“重娱乐轻教化”24-25
- 三、情感表现:“节制”与“放情”25-26
- 四、音乐形态:“平和”与“不平”26-29
- 第三章 桓谭音乐思想内在矛盾的历史原因29-37
- 第一节 出身与入仕29-30
- 第二节 古、今文经学之争30-32
- 第三节 两汉之际音乐美学观念的转变32-37
- 一、汉代的雅、俗音乐观念32-35
- 二、日趋自觉的音乐观念35-37
-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2
- 作者简介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t,
本文编号:914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1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