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诗经》曲式结构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7-09-25 02:11

  本文关键词:《诗经》曲式结构研究的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诗经》曲式结构 杨荫浏 研究 反思


【摘要】:杨荫浏先生将《诗经》的曲式结构总结为十种,这与存世文献中对《诗经》音乐形式的记录不符;与我国古代音乐的产生、生存及传播方式不符;与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规律不符;与后人所制《诗经》乐谱不符;与当今有关《诗经》的音乐遗存不符。前辈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亦值得我们反思。比如,从歌词去推测音乐结构,其结论未必可靠;采用西方音乐的思维模式去研究《诗经》音乐,恐有削足适履之嫌;不应该用今天严密的逻辑体系去强加于古人等。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诗经》曲式结构 杨荫浏 研究 反思
【基金】: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研究”之成果,课题编号:11YJA760013
【分类号】:J614.3
【正文快照】: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在演唱时采用什么样的曲式结构?从古到今,有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①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稿》一书中将其总结为十种,引述如下:1.一个曲调的重复;2.一个曲调的后面用副歌;3.一个曲调的前面用副歌;4.在一个曲调的重复中间,对某几节音乐的开始部分,作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正兰;;论歌词的曲式意识[J];词刊;2010年06期

2 赵沛霖;《诗经》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音乐研究;1993年01期

3 蓝雪霏;;从荆楚“歌诗”遗音寻求《诗经》曲式研究的可拓展空间[J];音乐研究;2010年05期

4 李安明;《诗经》音乐之我见——《诗经》音乐初探之二[J];民族艺术研究;1991年04期

5 黄敏学;《诗经》音乐的探索[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崔宪;简论民歌的曲随词唱与词曲异步[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7 欧兰香;《诗经》的曲式结构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杜亚雄;哈萨克民歌中的词曲交错现象[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9 王小盾,喻意志;中国音乐文献学:以杨荫浏为枢纽的两个时期[J];中国音乐学;2000年03期

10 宫宏宇;;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义其人、其事考[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静怡;《诗经》歌曲的诗乐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周丽娟;周乐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廖芝馨;;此岸与彼岸——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渡水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海君;;论“宰割辞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何晴利;;“乐府”始创年代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侯晓霞;;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王萍;;论唐代琵琶诗之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覃勤;;中国“乐”与“诗”的分合渊源及关系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2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岳泓;;《诗经》中的原始生命观念[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初益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琴;“龠”系统词汇考察[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刘刚;;宋玉《对楚王问》唱和描写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杨红;儒家音乐思想赏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阴法沷;《奿}摗防终轮械摹奥摇盵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3期

5 鄢化志;先秦诗乐分合与中国诗歌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6 阎步克;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7 吴予敏;巫教、酋邦与礼乐渊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朱兮;对《六舞》历史内涵的一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李荀华;诗、乐、舞关系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J];丝路学刊;1997年02期

10 汪荣勤;就《诗》论诗乐的相依关系[J];丝路学坛;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高年;颂诗的起源与流变——三代诗歌主流的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艳霞;《诗经》乐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世洋;周代诗乐文化与《诗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颐;赤子心怀有隐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祖襄;中西音乐文化冲突中的音乐学选择——谈杨荫浏先生的学术思想[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2 栾桂娟;世纪末的反思——杨荫浏百年诞辰感言[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3 刘再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求实精神——再谈对杨荫浏的评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宫宏宇;;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义其人、其事考[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5 桂苓;;音乐人生[J];散文;2002年03期

6 向延生;再谈杨荫浏先生的“防范心态”[J];人民音乐;2000年06期

7 王夏;;杨荫浏的“雅乐”思想[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8 林苗;;重识杨荫浏的基督教音乐实践观——对《圣歌与圣乐》中杨荫浏16篇文论的择评[J];艺术探索;2008年06期

9 秦容;姜涌;;急切的期待——杨荫浏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再读《国乐的前途及其研究》有感[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魏廷格;反思中国现代音乐文化问题的重要历史文献——关于杨荫浏先生《国乐前途及其研究》一文[J];中国音乐学;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宋涛;;用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3 王翘楚;;落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陆琛莉;;热带气旋研究与业务预报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陆琛莉;;热带气旋研究与业务预报应用[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鼎;;“循经考穴”五十年——历年针灸教学研究成果追记[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尚庄;;陕西省图书馆1991—2000年职工学术成果研究[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振锁;;论述我国新时期公共安全与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付昌辉;;高校学报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功能与作用[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建业;;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成果的模糊综合评判[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朱广菁;遇无人值守工业故障机器反客为主召回人[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蒋安杰;首届中国法治论坛暨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举行[N];法制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莉;我区首获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N];西藏日报;2009年

5 ;充分利用战略研究成果 大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张文;“中医美容与健康”公布研究成果[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李明耀邋常检轩;江苏检察理论研究成果斐然[N];检察日报;2007年

8 张荔子;雷公藤红素抗癌机理被证实[N];健康报;2006年

9 ;充分利用战略研究成果 大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季明 胡婧;首条SARS病毒释放“通道”被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新城;东汉铜镜铭文整理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衣学喜;特殊条件下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1999年

5 董艳秋;敦煌宫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沈东杰;易腐产品供应链中库存及补货策略的协同管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春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1-x)Mn_xO_2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9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及其理论构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爽;察合台文文献《皮革业手册》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图亚;《三合便览》之蒙文正字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思春;枣庄生态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李小珊;论新时期国内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霏;论国内关于列宁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青s,

本文编号:914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14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