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乐记》对《乐经》的替代论《乐记》对《乐经》的替代

发布时间:2017-09-29 00:22

  本文关键词:论《乐记》对《乐经》的替代论《乐记》对《乐经》的替代


  更多相关文章: 儒学 六经 乐经 乐记 替代


【摘要】:在中国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所以能够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并传播、影响到国外,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思想体系,有一批贯通古今的基本典籍,即所谓"六经"。孔孟儒学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存在至今,而《乐》却在先秦时代就佚失了。"乐经"的佚失,使儒家的"六经"不全,所以,当内容博大精深的《乐记》出现后,它在作为儒家基本思想理论的典籍中便立即有了自己的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乐经》的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关键词】儒学 六经 乐经 乐记 替代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乐记》和《乐书》的比较研究(专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以孔子开创的中国儒家学派,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前后绵延两千多年并传播、影响到国外,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思想体系,有一批贯通古今的基本典籍,即所谓“六经”。孔孟儒学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典著作。相传,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德波;;再论《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章征科;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杨以谦;;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德先生、赛先生中国世纪行回眸[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梁涛;;对转型时期乡村民主范型构建的几点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周颂伦;日本近代史研究的楔入视角[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7 孙慧明;;江泽民论弱势群体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宫维明;;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人性光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10 刘宇洁;;读《共产党宣言》感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饶洪生;;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宋霖;;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李传桐;;新自由主义与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洪英;;瞿秋白对殖民地国家革命前途理论的中国化[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8 刘洪英;;瞿秋白对殖民地国家革命前途理论的中国化[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9 华民;;对外开放造就中国经济奇迹[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张宪博;;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3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4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5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野;;从文献比较中看《乐记》的撰作年代[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赵雨;《诗》、《易》制作年代试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桐生;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J];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4 邹华;郭店楚简与《乐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麟枭;;“乐本无经”——从经学史与“六艺”教学活动解读“乐经”疑案[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2 蔡仲德;吕骥《〈乐记〉整理本注译》商略[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张晚林;陈国雄;;“工夫的乐论”如何可能——论徐复观对中国古代乐论的心性学诠释[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刘继萍;杨小霞;;《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教育思想之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5 李丹;;从《乐记》、《乐论》看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发展[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6 肖丽娅;;论《乐记》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和谐审美观[J];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欣慧;;《乐记》的情感艺术与审美思想[J];北方音乐;2011年01期

8 修海林;吕骥新作《<乐记>理论探新》讨论述评[J];人民音乐;1994年07期

9 岳军;论音乐表演中的最佳心理与音乐记忆[J];艺术探索;2000年S1期

10 李荣芝;谈二胡演奏中的音乐记忆[J];乐器;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金明春;;论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蓉蓉 南京大学文学院;《乐纬》与《乐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项阳;《乐经》何以失传[N];光明日报;2008年

3 苏占兵邋朱梅;论儒家乐教意旨的核心符码:乐象[N];光明日报;2008年

4 郑小瑛;从舟舟的“指挥舞”说起[N];音乐周报;2003年

5 史君良;香港乐评之我见[N];音乐周报;2004年

6 钟艺;儿童歌曲需要与时俱进[N];西藏日报;2004年

7 张佳林;“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吗?[N];音乐周报;2011年

8 北青;中外音乐经纪人研讨技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王佳颖;经验比书本更重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刘丽华;接近音乐的言说[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付林鹏;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珊;《乐记》音乐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婷婷;《诗经》与器乐[D];聊城大学;2007年

3 张俊杰;两种目的论与两种礼乐观[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董菲;司马迁、董仲舒音乐思想的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袁建军;20世纪新儒家的音乐观[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孔续茜;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学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和”的四个维度[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佳;智力因素在声乐演唱与表演中应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张向东;蔡仲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38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38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a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