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成人入门键盘即兴伴奏集体教学

发布时间:2017-09-28 23:22

  本文关键词:成人入门键盘即兴伴奏集体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伴奏音型 三和弦 四声部 带旋律伴奏 无旋律伴奏


【摘要】: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零基础”的成人键盘即兴伴奏集体教学,这个教学研究在国内现在还比较欠缺。本文以本人在这个方面教学儿个学期的探索与尝试,将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进行了呈述,希望能够对成人入门键盘即兴伴奏教学者提供实用的帮助。在教学期间,本人在探索期间参与编写了一本专门针对成人入门学习即兴伴奏的教材。通过教学试验,证明了只要学生努力学习且方法得当,即便是在键盘方面“零基础”的成人只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也可以达到能够较自如地编配即兴伴奏的水平。
【关键词】:伴奏音型 三和弦 四声部 带旋律伴奏 无旋律伴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1 研究背景9-12
  • 1.1 选题意义9
  • 1.2 情况介绍9-10
  • 1.3 集体课形式10
  • 1.4 教材10-12
  • 1.4.1 小汤普森钢琴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10
  • 1.4.2 练习曲10
  • 1.4.3 哈农指法练习、和弦转位、各个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10-11
  • 1.4.4 成人键盘即兴伴奏教材11-12
  • 2 教学过程的概述12-45
  • 2.1 第一阶段过程的概述12
  • 2.1.1 小汤1、小汤212
  • 2.1.2 单手(右手)弹奏歌曲旋律12
  • 2.2 第二阶段过程的概述12-22
  • 2.2.1 小汤3的学习13
  • 2.2.2 大小三和弦13
  • 2.2.3 哈农及和弦转位的学习13-14
  • 2.2.4 将和弦转换为十八种音型与右手的旋律配合14-22
  • 2.2.4.1 第1种伴奏型14
  • 2.2.4.2 第2种伴奏型14-15
  • 2.2.4.3 第3种伴奏型15
  • 2.2.4.4 第5、6种伴奏音型15-16
  • 2.2.4.5 第7种伴奏型16-17
  • 2.2.4.6 第8种伴奏型17
  • 2.2.4.7 第9种伴奏型17-18
  • 2.2.4.8 第11种伴奏型18
  • 2.2.4.9 第10种音型18-19
  • 2.2.4.10 第13种音型19-20
  • 2.2.4.11 第14种音型20
  • 2.2.4.12 第15种音型20-21
  • 2.2.4.13 第16种伴奏型21
  • 2.2.4.14 第17种音型21-22
  • 2.2.4.15 第18种音型22
  • 2.3 第三阶段过程的概述22-29
  • 2.3.1 三种基本的无旋律的伴奏音型与不同风格歌曲的配合23-28
  • 2.3.1.1 四分音符节奏的无旋律伴奏(4beats)23-26
  • 2.3.1.2 八分音符的无旋律伴奏(8beats)26-27
  • 2.3.1.3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出现的无旋律伴奏27-28
  • 2.3.2 音阶和琶音的练习28
  • 2.3.3 四声部的歌曲训练28-29
  • 2.4 第四阶段过程的概述29-45
  • 2.4.1 如何丰富和弦29-35
  • 2.4.1.1 属七和弦29-30
  • 2.4.1.2 低音线条(Bass Line)30-31
  • 2.4.1.3 add2和弦31-33
  • 2.4.1.4 sus4和弦33-35
  • 2.4.2 如何加入合适的前奏、间奏及补充终止35-40
  • 2.4.2.1 前奏35
  • 2.4.2.2 间奏35-37
  • 2.4.2.3 补充终止37-40
  • 2.4.3 如何丰富旋律40-45
  • 2.4.3.1 填补旋律音40-43
  • 2.4.3.2 右手节奏的改变43
  • 2.4.3.3 模进奏法43-44
  • 2.4.3.4 柱式+分解奏法44-45
  • 3 教学中的实例分析45-51
  • 3.1 各阶段遇到的实例分析45-49
  • 3.1.1 折指问题45
  • 3.1.2 手部的紧张45-46
  • 3.1.3 节拍的不稳定46
  • 3.1.4 如何找准大小三和弦46
  • 3.1.5 如何将和弦转化成伴奏音型46-48
  • 3.1.6 没有乐感48-49
  • 3.1.7 如何即兴伴奏49
  • 3.2 此种教学模式各个阶段的教学成果49-50
  • 3.2.1 第一阶段的教学成果49
  • 3.2.2 第二阶段的教学成果49-50
  • 3.2.3 第三阶段的教学成果50
  • 3.2.4 第四阶段的教学成果50
  • 3.3 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50-51
  • 3.3.1 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50
  • 3.3.2 此种教学模式的不足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3
  • 致谢53-54
  • 附录54-61
  • 个人简历61
  • 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冬云;钢琴伴奏中和弦的使用[J];钢琴艺术;2002年04期

2 唐宁;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四要素[J];钢琴艺术;2003年04期

3 孙维权;提高即兴伴奏水平的五点建议[J];钢琴艺术;2005年02期

4 刘晓丹;;解读魏廷格先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观”——兼评吴跃华先生的商榷[J];钢琴艺术;2006年05期

5 储望华;;漫谈即兴[J];钢琴艺术;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常青;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钢琴即兴配弹教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938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38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