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借鉴戏曲演唱法的理论探究
本文关键词:美声唱法借鉴戏曲演唱法的理论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声唱法 戏曲演唱 戏曲 气息运用 泛音比例 共鸣比例 课堂教学 形体与台风
【摘要】:为了使声乐课的课堂教学及实践理念清晰,技术手段明确,,使声音音效达到“高贵典雅”,更具面罩和穿透力;作为舶来艺术的传播者,应博古今中西,尤其应借鉴中国本土的演唱艺术,通过比较分析来诠释其合理科学的一面,并在美声教学中升华为洋为中用,“中国本土”促进洋唱法在中国相得益彰发展的良好格局。本文通过美声唱法在认识上存在的表面问题和学习者的学习误区,用中国戏曲的演唱方法填补存在的缺憾并加以科学的解决办法,在有关咬字的问题、气息运用的问题、共鸣比例的问题、泛音的问题形体与台风等,在有据可考,共性问题对比,主要针对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可行性探究。对声乐演唱与教学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声唱法 戏曲演唱 戏曲 气息运用 泛音比例 共鸣比例 课堂教学 形体与台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8
- 第一章 美声演唱与戏曲演唱法的共性与差异性8-10
- 1.1 呼吸方面8
- 1.2 共鸣比例方面8-10
- 第二章 共鸣比例、咬字、吐字、形体、台风方面10-13
- 2.1 美声与戏曲演唱在共鸣的运用上的差异10
- 2.2 嗓音与咬字吐字10-11
- 2.3 从生理角度浅释11
- 2.4 成品课与舞台实践(形体、台风)11-13
- 第三章 学习与借鉴13-17
- 3.1 二者在发声上的共同点13
- 3.2 中国传统唱法的系统性13-14
- 3.3 职业歌唱家的教育方式14
- 3.4 需要借鉴和着手解决的必要性:14-17
- 结论17-18
- 参考文献18-19
- 致谢1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鄂菊;;民族声乐新唱法缺少个性与特色原因剖析[J];成才之路;2009年25期
2 浦彤伟;;浅谈声乐教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冉明;;论音色在歌唱情感表现中的运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刘丹;;谈声乐教学中“打开喉咙”的技巧[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李灵艺;;浅谈声乐教学中调节的基本内容和方法[J];大家;2011年18期
6 苗辉;;呼吸——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大舞台;2010年09期
7 郑晖;;声乐学习初期应注意的个别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3期
8 曾美良;;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探微[J];广播歌选;2008年10期
9 庄荷;;浅析歌唱中的生理调节[J];歌海;2009年01期
10 郭强;;钢琴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盛雯;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当前高师声乐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刘公凯;整体的歌唱艺术[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吴波;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曲目选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蒙海;中国创编合唱作品歌词的审美特征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素芬;论喻宜萱美声唱法民族化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辛灵;“吴碧霞现象”对民族声乐研究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莉丽;论歌剧《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演唱风格的处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10 田威;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0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003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