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榆林小曲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发布时间:2017-12-12 13:18

  本文关键词:榆林小曲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榆林小曲 陕北民歌 明清俗曲 结构 调式


【摘要】:陕北文化是陕西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个性独特的文化特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陕北文化的特点,是在陕北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下形成的。榆林小曲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榆林小曲从题材内容上最多见的是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榆林小曲与江南小曲和陕北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从明清俗曲与榆林小曲之比较、清末榆林小曲与同名陕北民歌之比较、民国至20世纪50年代的小曲与同名民歌之比较、榆林小曲与其他地区民歌之比较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归纳总结其中的联系与差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东方;;寻找榆林小曲[J];新西部;2011年05期

2 陈曦;;榆林小曲[J];丝绸之路;2006年02期

3 乔建中;;《榆林小曲》序[J];人民音乐;2006年11期

4 丁喜才 ,鞠秀芳;关于“榆林小曲”和于会泳欺世盗名的卑劣表演[J];人民音乐;1979年04期

5 白晓炜;;全面把握研究对象,思考传统音乐发展脉络——榆林小曲研究与再认识[J];音乐研究;2011年04期

6 王新惠;;榆林小曲演唱艺术探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项阳;;男唱女声:乐籍制度解体之后的特殊现象——由榆林小曲引发的相关思考[J];戏曲研究;2006年03期

8 于平相;;浅论陕北民歌特点的类别及其艺术[J];延安文学;2008年05期

9 董华;将陕北民歌搬上艺术舞台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音乐;2005年03期

10 张军;张永梅;徐彤;;语言学方法与陕北民歌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利;;优美动听的陕北民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向葵;;古羌乐韵[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3 张汉卿;;赴日学习D/max-Ⅲ B衍射仪安装、调式技术[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4 石峰;董馨;;寻找音乐信息与人体的接口(一)[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5 郑忠夫;;霞浦畲族婚礼歌谣浅谈[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刘凤章;罗自学;;自调式密相气力输送梯度补气的研究[A];中国的经济建设与21世纪的物料搬运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劳在鸣;;既要抢救传承,更要创新发展,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科;赵现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虚接地”问题的探讨[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榆林小曲陷入困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曾震宇;榆林小曲后继有人[N];音乐周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小军;让榆林小曲传承下去[N];榆林日报;2010年

4 何志铭;南腔北调声悠长[N];榆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帅;300年,消逝与延续[N];陕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孟西安、王乐文;榆林大力发展特色文化[N];人民日报;2006年

7 特约撰稿 吴志菲;许文斌的“三原色”世界[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本报驻陕西记者 黄晓峰 通讯员 陶媛;陕北民歌:山丹丹能否依然红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葛玮 (满族);唱响《东方红》[N];文艺报;2011年

10 王建秦;产业化:陕北民歌发展的直接动力[N];榆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华;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3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滕燕;新型流量自调式节能真空发生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斯琴朝克图;交响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陆栋梁;湘桂走廊丧葬仪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林;为谁而歌[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徐欣;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蓓;榆林小曲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刘芳瑛;榆林小曲—登上歌坛的二人台[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芮子晶;秦筝余绪,,南北之声[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4 程亮;陕北民歌合唱形态及其审美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红;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延文;论陕北民歌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英芳;叙事性民歌歌词艺术特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牛建党;浅析陕北大唢呐的音乐及演奏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张兰芳;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米卓;陕北民歌传承发展之我见[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28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