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书法与音乐的艺术形态转换——我的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的创作痕迹追述

发布时间:2018-01-18 14:12

  本文关键词:书法与音乐的艺术形态转换——我的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的创作痕迹追述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痕迹之四》 音乐与书法 形态转换 通感效应 装饰性 复合音 创作密码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髓,是我音乐创作中取之不绝的源泉。把书法与音乐这两种抽象艺术放在一起讨论,可以使我更深入地领略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融合之处。本文以我的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为例,从结构形态转换、材料形态转换、节奏形态转换、色调形态转换等方面,追述当时创作的灵感与思路,探讨书法与音乐之间的通感效应,揭示《痕迹之四》的创作密码,说明书法艺术在《痕迹之四》创新成果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Abstract]:Calligraph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and is the source of my music creation. The two abstract arts of calligraphy and music are discussed together. This paper takes my suona concerto "Trace 4" as an example,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ucture form, material form change, rhythm form chan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counts the inspiration and thought of the creation at that time, probes into the synaesthesia effect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music, and reveals the creation code of the fourth part of trac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leading role of calligraphy art in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基金】: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一流作曲学科专业群建设工程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现当代音乐创作
【分类号】:J632.14
【正文快照】: 引子书法通过软毛笔蘸墨水在宣纸上运行书写出作品,作曲家通过乐谱由演奏家在乐器上奏出音乐,两者均借助了运动形态来表达抽象的艺术化情感。有所不同的是:书法通过白纸黑字存留供人欣赏,而音乐需要通过现场演奏才能让人得以感受;前者注重结果,后者注重过程(见例1)。祝允明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木主;;B型二十六簧加键芦笙[J];乐器;1989年02期

2 杜守仁;播音吐字技巧(七)[J];新闻与写作;1990年01期

3 礼出;怎样教学鼻韵母[J];文字改革;1959年08期

4 ;问题解答[J];文字改革;1960年05期

5 徐世荣;拼音字母v|音辨正(六)[J];文字改革;1960年06期

6 徐世荣;拼音字母v|音辨正(十)[J];文字改革;1960年11期

7 肖鉴铮;;不同种类的泛音[J];音乐世界;1996年06期

8 ;向老师们推荐一本书[J];文字改革;1959年16期

9 徐世荣;;复韵母和鼻韵母的,

本文编号:1441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41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