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青主艺术歌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14:04

  本文选题:青主 切入点:艺术歌曲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青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美学家,是我国艺术歌曲专业化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 青主的美学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不羁的乐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备受争议,引得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正是这美学上的光芒遮住了青主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风采,使得他的艺术创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以笔者视野所及,目前诸多的论文、著作、教材等虽然都提到了青主的艺术歌曲,但大都是引来作为美学思想的印证,针对艺术歌曲本体研究的文章是非常少的,从演唱角度研究的就更加贫乏了。另外,大家对青主艺术歌曲的认识,大部分只停留在《我住长江头》和《大江东去》这两首比较熟悉的歌曲上,对他的其他作品不甚了解。笔者认为,在作曲家和艺术歌曲都刚刚处于专业化伊始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主的艺术歌曲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后辈没有任何理由让这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埋藏在故纸堆里,理应让它们展现出艺术风采才是。笔者不自量力,尝试着对青主的艺术歌曲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青主艺术歌曲的研究,笔者不仅仅挖掘和展现了他鲜为人知的优秀诗篇、音乐作品和美学思想,洞悉了他的音乐内涵,而且对于青主所处历史年代的音乐也有所了解,“小中见大”对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中国的萌芽和发展都有了大体的梳理。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对我们今天的演唱、作曲及教学能有所裨益。 本文是对青主艺术歌曲作曲技法以及演唱风格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青主生平事略。本章主要通过对青主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的介绍,窥探他的个性特征和艺术气质。第二章,青主艺术歌曲的本体研究。本节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主要从青主艺术歌曲的词曲结合、旋律走向、和声织体、调式特点等方面入手,概括出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并与青主的美学思想相互印证。第三章,青主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结合笔者的研究方向——声乐的演唱与理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演唱方法、钢琴伴奏、咬字发音、情感处理这几个方面阐释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从二度创作出发挖掘青主作品的内涵和特色。最
[Abstract]:The young master is a composer and music esthetician with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recent and modern music history of our country. He i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the professional creation of Chinese art songs.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Young Master has high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is unruly music theory has been controversial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many scholars, and has also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it is this aesthetic light that obscur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the young master in the creation of art songs, which makes his artistic creation not receive the corresponding attention. As far as the author can see, many papers and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o on have mentioned the art songs of the youth master, most of them have attracted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The articles on the study of the art song ontology are very few, and the research from the angle of singing is even poorer.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youth art songs is only on the two more familiar songs, "I live on the head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go to the East of the Great River", but they do not know much about his other works. In 1930s, when composers and art songs were jus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specializat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young master's art songs have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re is no reason for our posterity to let so many excellent art songs buried in the old paper pile, and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show their artistic demeanour. The author not only excavates and displays his little-known excellent poems, music works and aesthetic thoughts, but also understands his musical connotation. Moreover, I also know about the music of the historical age in which the young master lived, and the "small to Big" has a general combing of the sprou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ocal music genre of art songs in China.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rough research, he will sing to us today. Composition and teaching can help.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techniques and singing style of the youth master's art song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youth master, this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youth master's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and times, Chapter two, the Noumenon study of Young Master Art songs. This section uses the method of case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ci and song, the trend of melody, the harmony tex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 and so on.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art song of the youth, and verifies with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the master of the youth. Chapter three, the research of the singing style of the main art song of the youth, combine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author-the singing of vocal music and the teaching of theory, connec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singing method, piano accompaniment, pronunciation of pronunciation and emotion processing,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inging style of art songs.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苗;;浅谈艺术歌曲的审美效应[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2 缪佳;;如何把握歌剧与艺术歌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彭晓鲲;;试论钢琴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4 牛姜;;浅谈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5 李莉;;谈艺术歌曲的旋律特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6 居其宏;;论陈田鹤20世纪3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7 蔡诤诤;;谈艺术歌曲特征及其表现技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8 贺春保;;莎士比亚诗歌歌曲歌唱探究[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沈玉华;;几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10 石莹;;关于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J];大舞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赵汉宁;;叙事曲的起源与变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申国昌;;傅山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卫云英;;《傅青主女科》太邑友文堂本简考[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叶红;;浅谈歌唱与声乐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从我战胜“痉挛性发声障碍”说开[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茂春;中国第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N];音乐周报;2003年

2 邓四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N];音乐周报;2001年

3 李岚清;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锋——青主[N];南方日报;2008年

4 刘宁希;普及艺术歌曲[N];安徽日报;2000年

5 紫茵;《我爱这土地》 陆在易艺术歌曲选出版[N];音乐周报;2003年

6 李美;艺术歌曲为优美旋律作注[N];中国商报;2010年

7 萧冷;艺术歌曲漫谈[N];音乐周报;2004年

8 吴铭;艺术歌曲呼唤新“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张容;阳春白雪撒向人间[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琼;艺术歌曲比赛试出真金[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3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柴丽华;论青主的艺术歌曲创作及其对后人的启示[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薛娟;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苏华;青主艺术歌曲的文学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娇;以舒伯特几首歌曲作品为例浅析其艺术歌曲[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7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戴晓健;郭祖荣艺术歌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单良;从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会旭;舒伯特、黄自艺术歌曲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9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639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7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