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黎锦晖为孩子们营造美育乐园——以《小朋友》周刊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19 09:30

  本文选题:黎锦晖 + 《小朋友》 ; 参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摘要】:《小朋友》是黎锦晖于1922年4月创办的一本儿童文艺周刊,在当时销路为全国定期刊物的冠军。黎锦晖任主编期间,每周都要供给《小朋友》周刊稿件。文章通过对《小朋友》周刊诞生时所处社会时代背景的了解、以及黎锦晖任主编期间办刊特点的整理、分析,意图探究黎锦晖终身提倡并践行着的"在茫茫的郊野中,建造一所美育乐园"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当下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Children is a children's literary weekly founded by Li Jinhui in April 1922. Li Jinhui as editor-in-chief, every week to supply the weekly manuscript of the Children's >.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times when the magazine was born,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the magazine during Li Jinhui's editor-in-chief,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 the vast countryside" advocated and practiced by Li Jinhui all his life.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constructing a paradi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
【基金】:2009年度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黎锦晖与《小朋友》”(项目编号:SYY09001) 2010年度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所三等专题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永贵;《小朋友》的编辑特点[J];编辑之友;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力;鸦片战后广州绅民反进城斗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李雪;;蔡元培美育思想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胡晓风;;生活教育研究资料(连载一)[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8年09期

4 寇鹏程;;陈独秀学术思想“蜕变”的现代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朱成甲;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兼论北大与教育救国、文化救国思潮的内在联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张林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30年代文学的都市生存空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张玲;;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朱成甲;;李大钊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满”特征[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9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郑师渠;;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武守志;;关于大学的常识宣示[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3 刘学照;;论孙中山建设新中国思想[A];孙中山:历史·现实·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晓辰;;国情与启蒙[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5 程柳;;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及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2 吴舸;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10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殷心悦;上海弄堂的风花雪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春燕;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许丽;走向专业化:北大与现代新闻学理论的成形及扩散(1918-1925)[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明力;戊戌维新时期的国防思想及实践[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周永生;严复的天理化公理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阳;还应再回首──《黎锦晖评傅》读后[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2 李岩;冬来了,春还会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J];中国音乐学;2002年01期

3 李岩;蓦然回首——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一一○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要[J];人民音乐;2002年02期

4 陈浩望;我国最早的乐歌教师、作曲家——黎锦晖[J];音乐天地;1998年04期

5 孙继南;对黎锦晖历史评价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2002年04期

6 夏滟洲;“改造国民性”[J];读书;2002年09期

7 陈聆群;也谈《总理纪念歌》的词作者[J];人民音乐;2002年02期

8 陈聆群;;王人艺先生谈聂耳和黎锦晖[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9 王善忠;中国古代美育思想鸟瞰[J];齐鲁学刊;1991年04期

10 杨佃青;在文学和音乐之间──黎锦晖和他的儿童歌舞作品[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勇;;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发展概述及其历史价值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何稼书;张静;;聂耳——创作“新兴音乐”与1930年代的中国革命[A];“193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C];2005年

4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胡健;;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石秀萍;;多彩的音乐 在动的形象——浅谈歌剧《白毛女》中音乐对人物的塑造[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卢善庆;;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社会功利观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李存霞;侯万福;孟亚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美育化[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洪佼;麻雀叽喳叫,小孩儿呵哈笑[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 特约记者 周豫;不能不叹服他的超前与远见[N];南方日报;2010年

3 王兆鹏;《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发掘古代优秀美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于都;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五一”重现魅力 中国教育电视台为素质教育倾尽心力[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李艳红 王玉芳;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中的素质教育[N];音乐周报;2003年

6 黄小驹;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专场在京上演[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彭代英;湘潭,生长音乐的土地[N];湘潭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甘文瑾;教育台“五一”重拳出击[N];中国电影报;2006年

9 ;短命的第一所歌舞学校[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单红;乘着音乐的翅膀[N];无锡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大学;2006年

2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晋芳;丰子恺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郑和玉;曾繁仁“中和论”美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程扬;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薇;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明媛;席勒美育思想与孔子美育思想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7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满达;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相振芳;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39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39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