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音乐因素

发布时间:2018-07-24 10:22
【摘要】:巴赫金运用其超语言学思想,对文学话语,尤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话语进行对话式解读。他将陀氏创作与音乐相联系,以"双声"与"复调"高度概括了陀氏小说话语的对话性特征,即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
[Abstract]:Bakhtin interprets literary discourse, especially Dostoevsky's novel discourse, by using his super-linguistic thought. He connected Tuoshi's creation with music and summed up the di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oshi's novel discourse by "double tone" and "polyphony", that is, miniature dialogue and large-scale dialogu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对话外语课堂,建立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课堂话语模式”(项目编号:09YJA740062)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依琪;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军;刘学刚;;中国古典舞剑舞审美文化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耿悦;;专业词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4 耿苗;;论舞蹈学习中“节奏”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8期

5 董永强;;论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特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6 许妍;;洞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2期

7 耿悦;;专业词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震;;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5期

9 孙培聪;;发挥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理论课中的作用[J];大家;2011年04期

10 陈玲;;歌剧《游吟诗人》中阿苏切娜演唱的戏剧性探析[J];当代戏剧;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景月亲;单亚莉;;基于知识服务的歌剧《唐璜》专题数据库建设与研究[A];2011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付晓东;和谐与协和的历史演进与验证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陈欣;几种常见民族乐器演奏音高测定及相关律学等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苗苗;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4 杨涛;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及其对基层合唱训练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0年

5 文小珍;试论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悦;艺术歌曲钢琴部分写作手法类型初探[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庞文奇;论音乐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D];河南大学;2011年

8 周红;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娜;苦心孤诣 五十载桃红李白[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润蕊;毛泽东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品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影;;析音乐中的“复调”在“复调小说”中的引申[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7期

2 陈平辉;以人为根基建构小说的艺术空间──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中国当代小说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3期

3 王伟;;正确理解和运用“复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常亮;刘彦奎;;《红楼梦》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J];作家;2011年04期

5 伍茂源;;论对话立场下的复调与狂欢化诗学的平行关系[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6 林英德;;巴赫金诗学话语中的“思想形象”论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周会凌;;历史喧哗中的无声呐喊——论麦家的《风声》与李洱的《花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沈幼平;;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运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陈太胜;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J];学术交流;2000年01期

10 祁晓冰;海丽恰姆·买买提;;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民主思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鹏;;坚守音乐阵地,鞠躬尽瘁[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2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张素玫;;对话与狂欢: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感受一种音乐气质[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品牌企业与艺术结缘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牛寒婷;篮协为何禁《忐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吴子桐;不朽的音乐 伟大的悲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榕;冲淡典雅的中国古代音乐艺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记者 钟镭;湘南学院音乐艺术周激情启幕[N];郴州日报;2005年

7 记者 刘平;天津音乐艺术街参展演博会[N];天津日报;2009年

8 陈玉玉;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俱乐部[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悦;唱响中原大地的音乐百灵[N];音乐生活报;2010年

10 王伟(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音乐艺术——饭店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5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6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瑾;巴赫金文体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3 吴旭;用母语说话[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谢晶晶;不同话语视角的上海三大报纸对音乐事件的表达与建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侯s,

本文编号:214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4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1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