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材料运用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famous composer Zhong Xinming's Symphony No. 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from the technical aspect of the work, carries on the special research to the music structure force factor which it contains. Uncover the symphony music thinking attribute hidden behind the spectrum surface by the composer.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创作思维及有关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肖武雄;音乐不言绝对[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继红;;妙思——钟信明《第二交响曲》主题构成解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非文本化音乐分析方法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2 罗琳;;对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J];大家;2010年18期
3 富鹏飞;;俄罗斯手风琴独奏《拉斯布哈》之异域风情——谈《拉斯布哈》的音乐与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09年05期
4 何蕴华;;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赏析[J];才智;2009年08期
5 马春明;;肖邦《g小调叙事曲》分析[J];大家;2010年24期
6 李吉提;;《音乐分析趣谈》系列(四)[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邹宜宁;;试析谢德林《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之赋格曲二[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8期
8 陈晓;非文本化音乐分析方法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党冬梅;;门德尔松第三(苏格兰)交响曲评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10 潘刻科;;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段兆麟;;以竹林为主题休闲农场经营管理[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主题:“The Global World and China's Media Environment”[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刘倩琦;葛永军;吴昊;;科技信息多维概念模型的建立[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6 赵利;廖闻剑;彭艳兵;;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赵炳章;;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金玲;;人才是文昌发展的主题[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盛韬;吴丽辉;于满泉;潘文锋;余智华;王斌;程学旗;;主题Web信息采集的研究与设计[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曹玉松;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N];中煤地质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章国斌;全国旅交会唱响红色主题[N];江南游报;2005年
4 殊逊;“网络与书”提倡主题阅读[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乐琰;“主题”开发再掀投资潮[N];东方早报;2005年
6 记者 施建 实习生 赖丹花;购物中心初尝“层层主题文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沙建国 董克菊;最佳主题党日:帮民富 暖民心[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记者 黄景莉 夏水夫;长三角16城市行谋划房贷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9 徐玺宝;力当学高为师 践行身正为范[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映夏 江晓明 通讯员 崔超文;鲜明主题记录成长历程[N];中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跃敏;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3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9 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莎;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2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田甜;论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的创作特征与艺术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4 白伟刚;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音乐分析与演奏[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涛;闪烁人性光辉的诗篇[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歌;《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7 赵双花;论五四前后小说译作对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静;张祜纪游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迟海;论宋词中的“悲秋”与“士不遇”主题(北宋篇)[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聪;用数字音频手段对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进行音乐分析之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9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5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