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
[Abstract]:Popular song singing from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Hong Kong and Taiwan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in today's China. Women and children can sing, young and old. As far as their singing methods are concerned, they are basically close to colloquial, and most of the range is also within the natural range. In singing than professional Bel, folk singing is more easily accepted and master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but also more universal. With the continuous enrichment and promotion of popular singing methods, various moisturiz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the singing of different styles of singers, which has greatly expanded the artistic expressiveness of popular songs, which should be said, These techniques of popular songs play a valu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旭;;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2 彭黄;;对当前民族唱法的发展状况及成因的再认识[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3 李雁飞;;通俗歌曲创作浅析[J];艺海;2011年08期
4 徐敦广;;努力培养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歌唱家[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5 刘勇;;要加强对“原生态”唱法的研究[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6 张红玉;罗淑娟;;民族唱法的历史发展及特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韦桂喜;;浅谈民族唱法与其“字正腔圆”[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8 陈晓霞;;跨界演唱切忌盲目——从民族和美声唱法的跨界谈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童丽娜;;它山之石,不可代玉——从民族声乐的借鉴谈起[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10 范琦;;论民族唱法在中国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施王伟;;谈现代歌曲创作的走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杨瑞庆;;漫谈歌曲创新[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陈茉玲;;歌唱呼吸散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季慎英;;汉、维族儿童与青少年美感体验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淳;青歌赛素质考试不要大一统[N];音乐周报;2008年
2 李曦曦 胡佳轶;“千人一嗓”太单调 民族唱法缺个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李小莹;民族唱法的路不止一条[N];中国艺术报;2004年
4 李小莹;民族唱法要多样化[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李小莹;民族唱法应该“万紫千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记者 伍斌;青歌赛民族唱法千人一嗓[N];解放日报;2010年
7 陈迅雷;浅谈民族唱法[N];贵州民族报;2005年
8 毛建国;抵制网络歌曲也有利益之争[N];中国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婉婉;陈蕾:用心为观众歌唱[N];安徽日报;2006年
10 汤旭梅;从“北京歌曲”感悟北京的变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萍;论我国民族唱法的美学特征[D];山西大学;2012年
2 彭黄;民族唱法个性化的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3 张敏;在民歌演唱中我对润腔技巧的认识和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4 吉U,
本文编号:2237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3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