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思想背景
[Abstract]:Romanticism, which reflected the demands for personality liberation in the rising period of the bourgeoisie, emerged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Use individualized language to express on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artistic feelings.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萌;;试论浪漫主义音乐出现的美学思想准备[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3期
2 柳祖志;;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思想背景[J];音乐天地;2007年11期
3 沈君阳;;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融汇与贯通[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4 王淑萍;张华;;文学与音乐的题材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沈静;;浪漫主义与舒曼的艺术歌曲[J];民族音乐;2009年03期
6 李艇;;论雪莱诗歌的思想艺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王博;;论瓦格纳的美学观点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J];黄河之声;2009年15期
8 胡畔;;经济操控下的城市空间与直觉的19世纪音乐[J];大舞台;2010年11期
9 陈新坤;;审美现代性:浪漫主义音乐阐释的新维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顾圣皓;;泛神论与浪漫主义——试论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形成[J];齐鲁学刊;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丙莹;;郭沫若与胡风四十年代浪漫主义创作思想的对比思考[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一鸣;;浪漫主义文学的社会认识价值[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3 覃新菊;;浪漫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合流——21世纪的文化新景观[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孙党伯;;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下)——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7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中)——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8 萧君和;;恩格斯“文艺复兴”论中的文论观点其当代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姜影;;欧仁·德拉克洛瓦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差异中的类似性[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光凡;;文艺家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宜;唐骏:商战的浪漫主义者[N];财经时报;2005年
2 记者 马璇 通讯员 曾培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鸿篇巨制[N];深圳特区报;2006年
3 陈永仁;市第二届文学艺术奖进行初评[N];湘潭日报;2008年
4 余凤高;浪漫主义者的肺结核病意象[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陈伟华;开拓进取百花艳[N];台州日报;2007年
6 杨晓丽;我省首家乡镇文联成立[N];湖南日报;2007年
7 ;用文学的力量弘扬民族团结精神[N];文艺报;2010年
8 厉敏;舟山诗人厉志留在宁波的文学足迹[N];舟山日报;2011年
9 柳建伟;伟大时代必有伟大文学艺术之创造[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温家宝;听温家宝总理同作家艺术家谈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晋莉;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2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3 汤奇云;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宋紫;毛泽东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盛葳;历史的错位:J-F.米勒及其在中国的评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渊;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研究:以弗·施莱格尔为代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齐s,
本文编号:2242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4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