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艺术都以趋近音乐为旨归”的源与流——《中国音乐文学史》的一处引文考
[Abstract]:Walter Pate,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aestheticism, advocated "art for the sake of art", emphasizing the self-nature of art and holding that art is the pure beauty of form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eality. This "aesthetic criticism" of art i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to which every work of art approaches the rules of music in this sense, and the so-called "all art aims at approaching music". This famous argumen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but in China's theoretical travel, its identity has been relatively vague, or even fals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ursue its relevant version of the source and stream, in order to return its true face.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谢杨;;马哈福兹小说语言的诗性特点[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6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7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8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9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4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5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6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3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4 麻尧宾;梁实秋小品文艺术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晓燕;表现主义与郭沫若及其早期小说[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蕾;流动中的永恒[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玲;论初期白话诗的过渡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64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6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