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与“原生态”之争——兼论民族声乐演唱的不变原则
[Abstract]:"academic school" and "original ecology" are two schools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but at presen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op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 The academic school "scientific norms but relatively lack of personality", "original ecology"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but there are inheritance problems, under the premise of retaining its personality, there is still scientific space for development. The compatibility of "academician" and "original ecology" will b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re is a constant core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论当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编号:JB11052S)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璐;;论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J];美与时代;2006年10期
2 周国玉,红梅;蒙古族传统歌唱艺术探析[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3 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4 吴碧霞;;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J];中国音乐;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龙;;浅谈歌唱发声的方法纠正及新的声乐教学理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2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杨伟红;声乐教学中的发声练习[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阿文兴;;论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歌唱心理的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5 姜爱华;孟福强;;论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J];北方音乐;2009年06期
6 杨静;;女高音歌唱共鸣色彩探析[J];北方音乐;2009年12期
7 刘晓光;;浅谈歌唱三大法宝的统一结合训练[J];北方音乐;2011年09期
8 曹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小号演奏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共通性[J];北方音乐;2011年10期
9 李群;;民族声乐演唱对豫剧的借鉴与吸收——以《木兰从军》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11期
10 张风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变奏”——从作品的创作及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洲;李双江歌唱艺术风格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迪;轻歌剧《风流寡妇》主要唱段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袁媛;声乐教学中女高音常见问题的分析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秦林;声音与表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8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杨姗姗;论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角色的形象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娟;郭兰英与彭丽媛歌唱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曙光;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定位与发展[J];音乐研究;2001年03期
2 汪毓和;不同民族文化、音乐的交流及其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J];人民音乐;2000年05期
3 刘承华;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谈音乐的中西关系[J];人民音乐;2001年04期
4 程宁敏;声以情发 情依声传——论“以情带声”[J];中国音乐;2003年01期
5 肖梅;记首届蒙古族长调演唱艺术研讨会[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6 杨曙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7 张华信;文化相对主义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玉红;;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试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J];大舞台;2010年06期
2 黄虎;;“原生态”与民族唱法间的自由游走[J];音乐爱好者;2007年07期
3 刘红庆;;田青:重张原生态[J];书摘;2007年08期
4 姚青;;学院派民族声乐与原生态文化撞击下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张金芳;;文化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兼谈田青先生《原生态音乐的当代意义》中的某些观点[J];艺术教育;2007年07期
6 王维平;;从原生态民歌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J];音乐探索;2008年01期
7 狄马;;民歌的魅力之源[J];延安文学;2011年03期
8 赵羚;;也谈“原生态”的“可比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邢晓芳;;真实的成功[J];北方音乐;2006年09期
10 米永盈;;我看“原生态”民歌——兼谈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J];社科纵横;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伟钧;;清江流域土家族原生态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整理[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翠娟;张登本;孙理军;;谈原生态药物治疗学对《内经》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思奇;胡银根;;保护土地原生态 建设土地新生态——浅谈土地建设的几个问题[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4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瑞生;王介平;;中蜂原生态蜜技术实验研究[A];中国养蜂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季冬林;;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张娜娜;付瑶;肖轶;;云南传统民居被动式适应气候的原生态设计浅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思国;王春来;郭设平;张秀华;郭洋;邵美丽;宫强;;牛结核病病原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六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龚正伟;刘煜;徐丰铭;;“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李晓红;;摸索中的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声乐教学的方法论比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建新:原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远[N];成都日报;2006年
2 陈竹;拜访原生态 学习原生态[N];贵州日报;2006年
3 ;也说书法的“原生态”[N];美术报;2007年
4 记者 钟兰花 实习生 朱凤;原创湿地啥个样?[N];绍兴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马玉龙 王永刚 黄华;“原生态的是最具生命力的”[N];云南日报;2006年
6 郑立华;黔东南:原生态的美丽与力量[N];中国商报;2007年
7 吕黎虎;九仙湖原生态引得鸳鸯来[N];经理日报;2007年
8 张璐;多彩贵州展“原生态秘境”[N];天津日报;2007年
9 姚启超;业余原生态民族歌舞队活跃山乡[N];贵州民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沈仕卫;精心打造视觉盛宴[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大学;2004年
2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4 赵建波;基于生活观、科学观和教育观的研究型建筑设计思想[D];天津大学;2006年
5 邓清田;苯乙烯在聚丙烯粒子中的固相接枝聚合及基体聚集态结构对反应的调控作用[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7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李娟;叙事的游戏[D];浙江大学;2009年
9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玉英;库利科夫斯基文学创作心理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茹;从民族唱法“学院派”与“原生态”的争论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6年
2 程少华;山西原生态唱法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徐可可;论中学生原生态写作指导[D];延边大学;2010年
4 尤宸;延边“非遗”舞蹈关照下的朝鲜族学院派舞蹈创作[D];延边大学;2012年
5 高雪晓;论中国现代学院派女性散文[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梁振中;信天游演唱的多维透视[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7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陈娟;美利坚语境下的学院派媒介批评[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咏清;湘绣的原生态与市场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温丹妮;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和现状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6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7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