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5:46
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力图摆脱浪漫派与印象派过分强调感情和色彩的影响,以及欧洲传统音乐以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为主的调式风格束缚,以达到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运用乐音、节拍、节奏以及各种层次不同的线条的结合,使音乐的各因素都能按作者所要求的逻辑结构和表现,形成一个极为严密、精炼的艺术整体。谭小麟把最大的努力倾注于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创作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上,写出具有中国民族神韵和风貌的、内涵丰富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谭小麟先生及其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他的音乐作品中的现代性和民族性也在音乐创作上为后人打开了一道通往“中国现代音乐”的大门。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研究概况
四、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 研究难点
第一章 谭小麟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一节 谭小麟生平
第二节 谭小麟的作品及其学生的评价
一、 谭小麟的作品
二、 其学生的评价
第二章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题材特点
一、 “爱情”题材
二、 “历史”题材
第二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演唱中“民族性”的表达
一、 《自君之出矣》
二、 《彭浪矶》
第三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演唱中“现代性”的运用
一、 和声运用中的“现代性”
二、 结构、节奏以及调性中的“现代性”
第四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音乐表现风格
第三章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特色
第一节 艺术歌曲的诠释
第二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 “诗律”、“乐律”和“吟颂调”
二、 “一气呵成”的表情总体观
三、 “细腻婉转”的表情细节观
四、 其它表情分析
五、 把握分寸,切忌过犹不及
第三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第四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一、 无调性的演绎风格
二、 古曲吟诵的演绎风格
三、 室内乐的演绎风格
结论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谭小麟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及现代性[J]. 蔡若愚. 音乐探索. 2009(01)
[2]试论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J]. 翁晓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3]谭小麟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J]. 付晓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06(04)
[4]谭小麟研究之研究(下)[J]. 钱仁平.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4(03)
[5]谭小麟研究之研究(上)[J]. 钱仁平.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4(02)
[6]谭小麟艺术歌曲《彭浪矶》的创作风格[J]. 张丽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2(01)
[7]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下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音乐(中)[J]. 汪毓和.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03)
[8]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第一次输入与回应[J]. 王震亚. 音乐艺术. 1993(02)
[9]谭小麟创作中的现代技法[J]. 于苏贤. 音乐研究. 1990(03)
[10]谭小麟艺术歌曲的和聲[J]. 罗忠镕. 音乐艺术. 1989(03)
本文编号:3056075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研究概况
四、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 研究难点
第一章 谭小麟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一节 谭小麟生平
第二节 谭小麟的作品及其学生的评价
一、 谭小麟的作品
二、 其学生的评价
第二章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题材特点
一、 “爱情”题材
二、 “历史”题材
第二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演唱中“民族性”的表达
一、 《自君之出矣》
二、 《彭浪矶》
第三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演唱中“现代性”的运用
一、 和声运用中的“现代性”
二、 结构、节奏以及调性中的“现代性”
第四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音乐表现风格
第三章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特色
第一节 艺术歌曲的诠释
第二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 “诗律”、“乐律”和“吟颂调”
二、 “一气呵成”的表情总体观
三、 “细腻婉转”的表情细节观
四、 其它表情分析
五、 把握分寸,切忌过犹不及
第三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第四节 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一、 无调性的演绎风格
二、 古曲吟诵的演绎风格
三、 室内乐的演绎风格
结论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谭小麟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及现代性[J]. 蔡若愚. 音乐探索. 2009(01)
[2]试论谭小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J]. 翁晓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3]谭小麟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J]. 付晓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06(04)
[4]谭小麟研究之研究(下)[J]. 钱仁平.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4(03)
[5]谭小麟研究之研究(上)[J]. 钱仁平.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4(02)
[6]谭小麟艺术歌曲《彭浪矶》的创作风格[J]. 张丽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2(01)
[7]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下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音乐(中)[J]. 汪毓和.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03)
[8]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第一次输入与回应[J]. 王震亚. 音乐艺术. 1993(02)
[9]谭小麟创作中的现代技法[J]. 于苏贤. 音乐研究. 1990(03)
[10]谭小麟艺术歌曲的和聲[J]. 罗忠镕. 音乐艺术. 1989(03)
本文编号:3056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05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