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回归“身体”的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2 17:37
<正>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音乐教育在塑造心灵或灵魂方面的作用,抑或是强调音乐的技术性学习,如培养高尚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强化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等,音乐教育中的"身体"往往被遮蔽。但音乐教育与"身体"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身体"的参与,音乐活动及其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重塑音乐教育的"身体",回归"身体"的音乐教育,在当今的音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身体现象学视野中的“身体”内涵及教育的“身体性”
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具身性”
三、音乐教育现代性范式的“祛身性”
四、回归“身体”的音乐教育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身体、空间文化与后现代性[J]. 管建华.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2]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J]. 刘富琳. 音乐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66895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身体现象学视野中的“身体”内涵及教育的“身体性”
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具身性”
三、音乐教育现代性范式的“祛身性”
四、回归“身体”的音乐教育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身体、空间文化与后现代性[J]. 管建华.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2]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J]. 刘富琳. 音乐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668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6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