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非遗”视阈下传统音乐的原生性与活态化——论鄂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2-08-06 16:28
  土家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植根于它生长的土家山寨。鄂西南的恩施、长阳、五峰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具有浓郁土家风情的吊脚楼、西兰卡普、龙船调在这里成为人间最美的文化风景,这里是巴人的故乡和天堂,勤劳的土家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中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歌,使之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传统艺术珍宝。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鄂西土家族“非遗”传统民歌的产生背景
二、鄂西土家族“非遗”传统民歌的主要种类
    (一) 鄂西土家族三音歌
    (二) 鄂西土家族哭嫁歌
    (三) 鄂西土家族灯歌
    (四) 鄂西土家族高腔山歌
三、鄂西土家族“非遗”传统民歌的音乐原生性
    (一) 传统民歌曲体结构的原生性
    (二) 传统民歌调式的原生性
    (三) 传统民歌旋律的原生性
    (四) 传统民歌语言的原生性
四、鄂西土家族“非遗”传统民歌的活态化保护
    (一) 传统民歌文化抢救、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 传统民歌的抢救、保护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2. 传统民歌与人文生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家族传统曲艺的声腔语境与传承保护解读——以鄂西“非遗”曲种长阳南曲为例[J]. 李晓艳.  艺术百家. 2015(05)
[2]增强保护观念 敢于面对问题——以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为例[J]. 赵书峰.  人民音乐. 2013(06)
[3]皖江地区传统音乐艺术的历史形成及其传承保护研究[J]. 王安潮.  艺术百家. 2013(03)
[4]土家族三声音列民歌形态研究[J]. 熊晓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1(01)
[5]试论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以鄂西南土家族哭嫁歌为例[J]. 蒋芝芸,毛正天.  文艺争鸣. 2011(01)
[6]鄂西南土家族灯歌音乐的形态特征[J]. 王一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7]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 蔡际洲.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3669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69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