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之照壁装饰艺术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族民居之照壁装饰艺术应用研究
【摘要】:在不同的文化视角下,具有乡土风情的白族民居神秘魅力犹为显现。照壁作为其民居的基本构建元素,丰富了整体空间的层次感,有着自己的神韵和文化内涵,本人试图从照壁的形成原因、造型、装饰内容方面着手,去了解这个优秀民族的墙文化。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白族民居 照壁 装饰艺术
【分类号】:TU253;TU-80
【正文快照】: 植根于文化土壤中的建筑,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变迁和文明进步的承载者与体现者。从最原始的天然岩洞和构巢而居,到如今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人类建筑的历史可谓十分坎坷。民居内容与形式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总是与各种各样的因素相关联着。建筑艺术,也总是某一时期社会制度存在的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珊红;李慧峰;;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2 张汝梅;;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3 何金龙;;西出]绿莆薰嗜恕郾I胶河懦侵酚碷绿瞥遣⑽澳纤柯分艄亍盵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4 苏亭羽;;南涧县无量山乡彝族民居建筑现状考察与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乔;;浅论丽江古城民居改造的原真性内涵研究及界定[J];才智;2012年12期
6 夏莉莉;;地、宅演变及聚落形态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图登克珠;白玛康株;;浅析拉萨老城区古建大院的保护与开发[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8 薛祖军;自然生态环境对白族地区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高正蓓;;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装饰的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喜洲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0 丁虹翔;;延续与更新——瑞丽干栏式民居居住空间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宾慧中;闫爱宾;;大理鹤庆文庙先师殿木结构技术解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宾慧中;;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结构体系源流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段小青;;花腰傣传统民居的文化功能与生态意义——对新平南碱村“傣卡”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刘志安;;西部山地大学校园规划初探——以毕节学院校园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翔宇;于勇;;基于城镇上山的村镇空间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6 马晓;周学鹰;;地域建筑的普适性——以中国及其周边部分东南亚、东亚地区大叉手木构架为例[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智勋;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及其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政伟;乡土建筑遗产自治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4 白龙飞;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9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理;丽江纳西族民居悬鱼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玉鲜;傣族与云南其它民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敏;云南合院式民居心理维度的实证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炯;云南基督教堂及其建筑文化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雅婷;昆明近郊农家乐室内外空间艺术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建伟;曼贺村水利灌溉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虎;兰坪县罗古箐普米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探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从彪;西藏独特的民居[J];建筑;2004年11期
2 陆凤华,王艳锋;山西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J];山西建筑;2004年22期
3 袁艺;;到这儿赏民居[J];乡镇企业科技;2004年08期
4 谢华,赵屹峰;壮族民居文化的延续——广西忻城县政府职工公寓方案创作[J];广西城镇建设;2005年09期
5 郭文;桂北民居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福智;刘加平;;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黄禹康;;凤凰古城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J];规划师;2006年06期
8 张轶群;;新世纪、新视野中的传统民居再研究[J];华中建筑;2006年11期
9 刘婷;;传统民居文化中的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10 姜姣兰;;湘西民居的室内环境特征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良文;;试论传统民居的经济层次及其价值差异——对传统民居继承问题的探讨之三[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蒋维锬;;凸现莆仙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曲薇;曹慧玲;陈伯超;;浅谈河北民居的院落[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黄家瑾;黄诗迪;黄菲菲;;试论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传承[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天骄;王亮;;从东北地区汉族民居与满族民居的共性看建筑文化的生命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万民;;论三峡民居的文化品质[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皮喜荣;郝少波;;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中的主体感知和主体价值——以鄂西北传统民居风貌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经明;;民族民居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李彩标;;浅谈诸葛村民居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佟裕哲;;民居文化与创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娉 见习记者 汪蕾;进一步加强古民居保护工作[N];咸宁日报;2005年
2 骆展胜;我区民居文化保护试点项目获得成功[N];广西日报;2007年
3 周兵 李向东 周红;传承特色民居文化 创建西部魅力村镇[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胡杰卫;如何让传统民居变成旅游财富?[N];海南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斌;让传统民居文化绽放异彩[N];重庆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艳;“围城”中的古民居[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吕宝林 李天伦;胡氏民居对外开放[N];甘肃日报;2006年
8 韦月红;广西民居文化保护试点获成功[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蔡传斌 通讯员 张尚锋;转瞬即逝的老民居亟待保护[N];玉溪日报;2013年
10 赵颐柳;台湾的传统民居[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董黎;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赵西平;西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江净帆;空间中的社会教化[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凤;湘西土家族聚居区传统民居变迁的文化传播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孙一帆;明清“江西填湖广”移民影响下的两湖民居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皮喜荣;襄樊南漳地区传统民居的演变及成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红云;南通地区传统民居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美江;地域文化视野下安康民居的建筑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文芳;秦岭山地传统民居生态化演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阿孜古丽·艾山;喀什维吾尔民居建构文化与特色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张富强;天水胡氏民居的文化及审美意蕴[D];中南大学;2009年
9 谭陶然;益阳市传统民居改造及意境营造[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治保;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4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9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