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匾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发布时间:2017-10-26 00:11

  本文关键词:匾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更多相关文章: 匾额 传统文化 习俗


【摘要】:匾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媒介之一,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匾额文化是从古至今流传的传统习俗,是一种艺术,是一部鲜活的木质档案,它涵盖了生活方式、书法艺术、精神境界和文化背景等多重文化元素。系统地总结匾额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匾额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中独具特色的内涵与品位,对于认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学、书法、绘画、雕刻、篆刻、漆艺与装饰艺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匾额 传统文化 习俗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0.引言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领了不同时代的潮流,见证了历史朝代的更替与变迁。在古代,匾额是我国建筑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皇宫殿宇、风景建筑甚至是街头巷尾中都遍布着匾额的身影。横为匾、竖为额是古人对匾额二字的内在诠释。在历史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兰花;吴文静;陈晶晶;张伟;汪小毅;杨招景;;春节申遗: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7年01期

2 倪梅玉;;清明节与我国民俗的复兴[J];文教资料;2008年17期

3 杨阳;;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韩国传统节日见闻[J];装饰;2009年02期

4 董雯;;绵山清明,彰显传统文化底色[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年03期

5 钱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浅谈中韩端午祭之争[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6 何家银;新时期文学发展面面观[J];探索;1988年06期

7 顾之川;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王蒙;;文化传统与无文化的传统[J];读书;1989年Z1期

9 朱元庆;;正统文化及其逆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0 宜明;;站在时空大跨度上思考——怎样看待《河殇》与《河殇》争鸣[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金英;;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韦英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学良;;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王东阳;高申春;;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谨;摩挲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同在[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杨金会 本报记者 郭庆权;锦州有个“拜影祭祖”习俗[N];锦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魏如松;民俗专家解说海南清明习俗[N];海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1096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96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