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科技进步与绘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11 14:02

  本文关键词:科技进步与绘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出处:《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釉下彩 中国陶瓷史 铜官窑 写意性 装饰美 青花瓷器 科技进步 独特结合 釉下五彩 褐彩


【摘要】:正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向绘画发展,自中唐代长沙窑已初显端倪,那种逐步臻于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法以"写意性"的绘画艺术溶入对日用器皿器物的创造之中,这种"器、物"与"艺术"的独特结合无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至此,中国陶瓷的审美活动逐渐从注重器物的釉色美而开始转移到对器物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并为后世开创了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瓷绘艺术时代。长沙铜官窑始于唐代初期,历经苍桑,延绵三百多年。铜官窑釉下彩绘早期多出现在民间日用瓷和外销瓷,早期常见的器物表面点
[Abstract]:Chinese ceramic decorative art 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painting, since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Changsha kiln has begun to show signs. That gradually matured subglaze painting techniques with "freehand brushwork" painting art into the creation of household utensils, this "apparatus."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object" and "art" undoubtedly ha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of Chinese ceramics began to shift from focusing on the glaze beauty of utensils to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corative beauty. Changsha Tongguan kiln began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nd experienced Cangsang. More than 300 years. Tongguan kiln underglaze painted in the early days of folk porcelain and export porcelain, early common objects surface points
【分类号】:J527
【正文快照】: 国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向绘画发展,自中唐代长沙窑已初显端倪,那种逐步臻于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法以“写意性”的绘画艺术溶入对日用器皿器物的创造之中,这种“器、物”与“艺术”的独特结合无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至此,中国陶瓷的审美活动逐渐从注重器物的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磊光;清末醴陵釉下五彩瓷初探(二)[J];收藏家;2004年12期

2 张函芮羽;鸥洋;;五彩润瓷[J];普洱;2008年06期

3 翦建文;;试析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J];民族论坛;2009年02期

4 赵海燕;;长沙窑釉下彩 陶瓷上的第一抹浓妆[J];老年人;2009年12期

5 徐煜坤;;釉下彩丝网花纸画面设计的几点体会[J];景德镇陶瓷;1988年02期

6 车一鸣;;浅谈陶瓷釉上彩和釉下彩装饰[J];景德镇陶瓷;2007年03期

7 罗平章;;翎笔花卉皆生动 用彩用色见功夫——长沙窑釉下彩瓷片集珍[J];收藏界;2009年09期

8 侯一凡;;浅谈醴陵釉下五彩瓷上花鸟设计与表现技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04期

9 朱启新;;唐代的公益广告诗[J];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11期

10 孙同鑫;;釉下彩缠枝莲的装饰[J];中国陶瓷;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世荣;;浅谈长沙窑釉下彩瓷科技鉴定[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2 黄卫云;周晓燕;;低温半瓷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左健;杜广芬;吴若;王昌燧;;明永乐青花瓷片的显微拉曼光谱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苗建民;余君岳;李德卉;;EDXRF无损检测青花瓷器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张夫也;;元明青花瓷纹饰中的外来文化影响[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俞康泰;杨颖;江玲玲;;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现状和展望[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 研讨会日程表[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8 吕淑玲;;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修复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舜美;;唐宋陶瓷卷草纹饰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张尧;;釉下五彩瓷之我说[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明达;釉下彩六系罐[N];中国商报;2004年

2 范围;宋元陶瓷转折交替期的影青釉下彩[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叶佩兰;醴陵窑的釉下彩瓷器[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叶佩兰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醴陵窑釉下彩瓷器特征[N];团结报;2011年

5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长江路又现六朝御沟[N];南京日报;2006年

6 许晓华;挑选陶瓷制品有窍门[N];健康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殷鹏;揭开毛瓷的神秘面纱[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陶艺;釉下五彩的几种主要彩绘工具介绍[N];广东建设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时e,

本文编号:1409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409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