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研究 出处:《中华建设》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文化 设计理念 传统文化 现代建筑 房地产市场 建筑元素 传统元素 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
【摘要】:正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遗留下来的不能抹去的财富。我国传统建筑我国传统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比如宫殿、园林、寺油、佛塔、民居建筑等等。它们的艺术风格各有差别,但其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却又有一定的共同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对传统建筑文化展开总结、归纳与拓展,对国内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传统元素在建筑中加以运用的意义和目的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严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深受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出,房地产市场中地域文化的特点越来越被激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受到严重的破坏,欧式风格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疯狂流行,四处都是西方文化,城市景观设计中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legacy of China's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not be erased wealth. China'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ypes are very rich, such as palaces, gardens, temple oil, pagoda.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so on. Their artistic styles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group layout, spatial structur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corative art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mmonality.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summarized, summarized and expand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applying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e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ave of culture and economic impac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is also deeply affecte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as been seriously damaged, the European style is wildly popular in various types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is everywher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201
【正文快照】: 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遗留下来的不能抹去的财富。我国传统建筑我国传统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比如宫殿、园林、寺油、佛塔、民居建筑等等。它们的艺术风格各有差别,但其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却又有一定的共同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表现。在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睿;李泽琛;;易学与中国传统建筑[J];东岳论丛;2011年03期
2 曹麻茹;;“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基点在哪里”二人谈[J];华中建筑;1990年02期
3 景泉;杨磊;;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建筑探索[J];建筑创作;2010年09期
4 张瑛;;建筑创作的反思[J];四川建筑;2007年01期
5 肖丽;陈广鑫;;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12期
6 田鹏;;论建筑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和谐共生[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3期
7 严正;;道胜堂建筑形态设计理念初探[J];剧影月报;2007年03期
8 向东红;印度的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16期
9 姚江;论城市改造中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1期
10 ;弘扬中国传统建筑园林文化呼吁书[J];古建园林技术;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炳坚;;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2 张定中;;传承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赵景学;姜立;刘连民;任燕翔;;用计算机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建筑[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4 赵景学;姜立;任燕翔;刘连民;;虚拟现实技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秦佑国;;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6 吴庆洲;;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7 邓夏;;“反者道之动”——浅论中国传统建筑意匠之相反相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晨;刘大平;;中国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符号语言系统的特异性解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9 马炳坚;;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要抓的五项重要工作[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常贵;;传统建筑文化略论 附《薇乐花园赋》等三则[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倩;人在画中住[N];东方航空报;2008年
2 汪之力;评叶廷芳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N];光明日报;2007年
3 马炳坚;教育为本 古建筑传承需从头做起[N];中华建筑报;2007年
4 马炳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五个重要问题[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静;营造学社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青春[N];中华建筑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汤璇;以现代建筑为基点 理性融合传统文化[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赵均;科文中心 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马炳坚;让“中国风”来得更猛烈些[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记者 张虎林 特约记者 范观澜;专家为布展献策[N];泰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汤璇 实习生 王游婧;取传统文化之精髓 应现代建筑之需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靓;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2 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肖宏;从传统到现代[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胡期光;现代艺术框架中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7 林从华;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钱锋;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1920s-1980s)[D];同济大学;2006年
9 覃力;日本高层建筑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郭涛;我国建设监理执业行为及行业委托代理机制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海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该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梁航琳;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精神[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李俐;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李素梅;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展示主题形态中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5 焦洋;时中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庭院空间[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琳琳;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藻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胡恬;基于传统符号的中国现代地域建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胡瑜佳;城市传统建筑形象的现代演绎[D];中南大学;2007年
9 包健;传统精神的现代重释[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郭玉山;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4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44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