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修办公楼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研究
本文选题:挥发性有机物 切入点:室内空气质量 出处:《暖通空调》2006年07期
【摘要】:为研究办公楼装修后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特性,利用活性炭吸附采样与气相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跟踪监测了天津市某办公楼四个典型房间的室内污染物浓度。得出了装修后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即污染物浓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其间可能会由于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组织的变化而出现短暂的起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indo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fter office building decoration,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adsorption and sampling of activated carb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as used. The indoo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four typical rooms of an office building in Tianjin was monitored. The variation law of indoo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fter decoration was obtained, that is,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time, during which the room temperature might be the reason. Changes in relative humidity and airflow have resulted in transient fluctuations.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767;X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欧;;质谱法及其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仪器;1980年S1期
2 陈世昌;张鸣玲;徐蕴;何国杰;;配用SP-2305型气相色谱仪的激光裂解装置[J];分析仪器;1981年01期
3 汪佳明;陈燕峰;;居民大院室内总悬浮微粒浓度、粒度和放射性分布[J];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04期
4 余秉良;;色-质联用中有机物的气体浓缩进样技术[J];分析仪器;1987年03期
5 唐珂;;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的影响及最小通风量[J];工程建设与设计;1987年05期
6 刘国平;程虹;邢建平;;曝气吹脱水处理新工艺的研究[J];热力发电;1987年02期
7 殷平;负离子发生器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无现实意义[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88年04期
8 刘建利;;薄膜导入质谱法及其应用[J];分析仪器;1990年04期
9 张永吉;地下水污染和防治面临的新课题[J];水资源保护;1991年01期
10 邢秀强;史钟璋;;国外民用建筑物内的空气污染控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青;何兴舟;;室内空气环境与妇女健康[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2 艾青云;杨盛旭;茅靳丰;韩旭;;室外空气污染情况下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3 艾青云;茅靳丰;韩旭;;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及对策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4 张敏琦;;室内空气质量与通风空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5 潘毅群;白玮;龙惟定;范存养;;上海某大型商场空气品质调查[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苏志军;张小军;;国内房间空调器技术发展趋势[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成通宝;江亿;;国内外VOC研究现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耿世彬;程宝义;郭海林;;地下工程空气环境质量调查[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国强;邹媛;陈建隆;Haghighat;F.;;非工业建筑中的VOC污染研究状况与进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炎锋;贾衡;李俊梅;孙谦;孙育英;;室内环境中颗粒物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五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少南;绿色建材在北美[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屈遐;小心家装污染[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室内空气污染告急[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何辑;室内空气污染成“杀手”[N];广东建设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苗昆;室内环境 要有说法[N];中国环境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娅;警惕“致病建筑物综合症”[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显示器与人类健康[N];甘肃经济日报;2001年
8 记者 王晶珠;衡量室内空气质量有尺子[N];健康报;2001年
9 记者 张朝阳;我国为何要调整“环境标准”体系[N];经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罗春华;谨防室内空气污染[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利容;广州市城区街道毒害空气污染物暴露特征及其来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殷淑华;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云志;室内环境评价专家系统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向东;住宅空调系统设计与室内空气质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明波;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治理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汤晓芸;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分析与评价[D];东华大学;2005年
5 王洪光;西安地区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钟天翔;杭州市空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与PM_(2.5)污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
本文编号:1657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5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