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艺术

发布时间:2019-05-22 02:35
【摘要】:正 走向后现代主义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到了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先从建筑领域发生。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人们对技术进步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感到不安,指责现代主义设计给社会生活带来了种种问题,不能适合人们的心理需要。1972年,由著名美国日裔设计家山崎实设计的普鲁伊特——艾戈住宅区被炸毁,这座位于美国圣路易市曾在1951年获得美国建筑学院颁发大奖的建筑物的消失,象征西方现代主义的衰落。1977年,查尔斯·詹克斯出版了《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促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得以流行。由于不加区别地广泛使用,“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几乎不再具有精神的定义,它汇聚了各种历史文化、美学和视觉艺术的资料,其中便包含对于折衷主义和装饰美的肯定。许多倾向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和设计家越来越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表示失望。对于他们,尤其是他们当中年轻的一代来说,从20年代、30年代开始便一直发展下来的那些前卫艺术的理想,现在来看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了。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经用以往无法想象的高速度迅速向世界各地传递文化信息。消费文化由于市场面对新一代的年轻人,风格有了巨大的转变,
[Abstract]:The modernist art of postmodernism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an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his change first occurre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n som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uneasy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cusing modernist design of bring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 to social life and not suitable for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The Pruit-Igo residential area, designed by famous Japanese American designer Yamazaki, was blown up, the disappearance of a building in St. Louis that won a prize fr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in 1951. Symbolizes the decline of western modernism. In 1977, Charles Jenks published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which made the word "postmodernism" popular. Due to its extensive use without distinction, "postmodernism" actually no longer has a spiritual definition. It brings together all kinds of historical, cultural, aesthetic and visual art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affirmation of eclecticism and decorative beauty. Many postmodernist artists and designers are increasingly disappointed with the once popular modernist art and modernist design. For them, especially for their younger generation, the ideals of avantgarde art,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1920s and 1930s, are now extremely limited. Today, the mass media have quickly transmitted cultural messages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at a high speed that could not have been imagined in the past. Consumer cultur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style as the market faces a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分类号】:J5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民;有益的交流[J];外国文学;1980年01期

2 邹平,蒋红;创作方法为什么就不能百花齐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胡美生;;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和装饰规律[J];中国陶瓷;1980年04期

4 陈菊盛;;唱片封套设计[J];装饰;1980年01期

5 叔亮;;一剪之巧[J];装饰;1980年02期

6 王连海;;漫谈民间挑花[J];装饰;1980年04期

7 诸葛铠;;律动—— 反复和渐变 ——平面 设计形式规律初探[J];装饰;1980年05期

8 真力;;感想·期望·建议——写在《景德镇陶瓷》复刊之际[J];景德镇陶瓷;1980年01期

9 ;《电影艺术》一九八○年总目录(1—12)[J];电影艺术;1980年12期

10 攻难;;关于古彩装饰[J];陶瓷学报;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彩亚;;人的异化,情的瓦解——《华盛顿广场》思想探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许以僖;;鄂伦春族的装饰艺术[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3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简·马克林托克;游琪;;美国葫芦协会与葫芦文化[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郭华瑜;;试论明代的溜金斗拱[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7 张国华;;民间文化的载体 民宅艺术的积淀[A];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彭海;;乔家大院建筑文化特点剖析[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颜纪臣;杨平;;历史、环境与民居——介绍山西传统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雍振华;;略论苏州传统民居的雕绘装饰[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子;装饰艺术时尚(上)[N];天津工商报;2000年

2 路平;装饰艺术 色彩表现[N];中国建材报;2000年

3 张小明;拓展居室空间的装饰艺术[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彦霖;现代装饰艺术的先驱张光宇[N];中国艺术报;2000年

5 赖从煌 洪水基;技术创新是兴厂之本[N];福建科技报;2000年

6 ;银器[N];国际金融报;2000年

7 赵稀方;香港小说:通俗文学?严肃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8 ;椅子的魅力[N];湖北日报;2000年

9 ;中国家具市场产品老化[N];市场报;2000年

10 朱晖;全球化与后现代[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郭馨;《现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7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8 尹少淳;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林;主体性的神话与消亡[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楚宗礼;试论新时期诗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谷艳丽;1917—1927:中国新诗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岩;色彩的限制与艺术风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军;空间的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吴武洲;从幽婉的情思到哲学的冥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洪缨;室内设计风格演变中柱式的发展变化[D];苏州大学;2001年

8 刘晓玉;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性特征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9 宋炯;创造·适应·变化[D];湖南大学;2001年

10 肖庆华;金苹果和银苹果——剖析韦尔蒂《金苹果》中的女性主人公[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8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48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