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汉至北朝遗存所见莲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23:17
【摘要】:本文以北方地区汉至北朝遗存所见佛教莲纹为研究对象,在认知古印度本土佛教莲纹形制特征的基础上,以佛教东渐为时空框架梳理了佛教莲纹的演变过程。透过这一过程,认识到本文拟定的北方地区的莲花纹经历了一个模仿、改造和创新的发展过程。同时,该过程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世俗化、图案化的过程。其纹饰发展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最后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一时期内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述。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本文的研究对象,既往研究简况以及研究方法与目的。第二部分为古印度本土莲纹。分为概念说明、古印度本土佛教莲纹介绍和小结三方面。为表述清晰,首先对本文提及的“古印度”和“叶筋式”莲纹两个名词提前做出说明。其次对古印度本土佛教莲纹进行了类型学研究。最后认识到古印度本土莲纹早于佛像出现,在佛教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具有了一定的宗教内涵。花瓣较尖和“叶筋式”瓣内装饰是其突出特点。第三部分为东汉至十六国时期的莲纹。本文将这一阶段分为东汉魏晋时期和十六国时期遗存所见莲纹两节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东汉魏晋时期的佛教莲纹既表现在佛教遗物上,也出现在世俗遗存上,总体上数量不多,且该时期北方地区可能并未充分引入莲纹的宗教内涵。在形制方面,东汉魏晋时期的莲纹以印度风格的花瓣较尖和“叶筋式”瓣内装饰为主,表现出对外来艺术风格的吸收和模仿,尚处于纹饰发展的早期阶段。十六国时期已经开始了开窟、造像的活动。遗存所见莲纹在两类遗物上出现的数量较前一期均有所增加,且似乎已经趋向于传递宗教意义。莲纹形制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此前没有的瓣内有似叶脉式纹理的莲纹以及双瓣莲纹两型,笔者认为双瓣莲纹的出现是佛教莲花纹本土化的重要一步。这在北凉石塔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同时,本期对莲花纹的模仿和学习中心似乎在向东移动,在加深对外来艺术风格模仿的同时,已经开始了本土化、中国化改造的进程,进入了纹饰发展的中期阶段。第四部分为北朝时期的莲纹。由于该部分时间跨度较大、资料十分丰富。遂将其分为北魏和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两段进行材料介绍和说明。分别按照纹饰所在载体梳理了石窟、造像、墓葬以及建筑构件中的瓦当四类材料。本期莲纹种类和数量均大幅增加。北魏时期可以以迁洛作为时间节点,迁洛以前和北魏迁洛以后,莲花纹的组合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期莲纹的突出变化在于花瓣形状:瓣尖圆润、起翘甚至内凹的比例在提升。这一时期本土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莲纹改造和创新的中心在继续向东移动,基本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甚至发现了其向其四周辐射的迹象。最后,可以认为北朝时期的莲纹对外来艺术风格的模仿已经告一段落,纹饰创新程度在不断加深,顺利进入了纹样发展的晚期阶段。第五部分为相关问题研究。首先将第二、三、四部分的材料整合起来进行了系统总结,这部分总结包括纹饰、载体性质的演变、文化中心的转移三个层次。其次对整个时段内不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文章形成的四点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1.4
【图文】:
古印度可见莲纹的佛教遗迹分布简图
“叶筋式”莲纹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1.4
【图文】:
古印度可见莲纹的佛教遗迹分布简图
“叶筋式”莲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莲花纹方砖[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11期
2 陈佳;;莲花纹在陶瓷运用上的演变过程探析[J];上海工艺美术;2015年02期
3 郑琪;;宋代陶瓷莲花纹的美学研究[J];智富时代;2018年03期
4 宁淑琴;;传统莲花纹样的装饰作用[J];明日风尚;2017年02期
5 将军阁;;佛在心中[J];宝藏;2017年08期
6 徐s
本文编号:2715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1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