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书画元素在宋元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7-30 15:49
【摘要】:古老的燕赵大地孕育了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磁州窑,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据一席之位。磁州窑以其独树一帜的民间陶瓷工艺和“白地黑花”的独特艺术构思被世代民众所喜爱,成为邯郸人民和磁县人民的自豪和骄傲。磁州窑自北朝创烧,宋代真正兴起,经过了辽金元三代的不断更迭发展,元代达到鼎盛。磁州窑的发展繁荣与宋金元时期的时代背景、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宋元画学的兴起、风俗文化的盛行有直接关系,磁州窑瓷器装饰风格、装饰手法、装饰题材、文化内涵、构图布局与中国水墨画一脉相承、高度统一。智慧的磁州窑匠师正是在融合了中国书画元素的基础上创造了“白地黑绘”装饰风格的磁州窑艺术。陶瓷装饰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勤劳的磁州窑先辈们的智慧造物,是中国陶瓷艺术和技术的结晶,既是物质产物,又是精神产物。通过对磁州窑瓷器装饰艺术的研究,我们既可以了解当时的磁州窑烧造工艺,又可以对这种瓷器书画艺术表现出来的平民大众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兴趣爱好做进一步探究。本文紧紧围绕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书画装饰艺术本身为中心,以中国书画元素在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为主线,系统分析了磁州窑书画装饰艺术的个性特征。本人实地考察了磁州窑瓷器的展出地点,阅读了大量的考古文献和各类期刊杂志,深入探究书画元素在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中的运用。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磁州窑进行了简要的历史概述,并以“元代·白地黑绘《李白观瀑》长方形枕”为例分析了磁州窑书画装饰艺术的总体特征,即“白地黑绘”装饰风格。深入探究了磁州窑在宋、金、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受中国传统书画影响所形成的风格特点及原因。其次,对磁州窑“白地黑绘《李白观瀑》长方形枕”中运用的装饰技法以及最能代表磁州窑特色的装饰工艺进行了分析,概括了磁州窑装饰艺术的特征,强调了磁州窑工匠对磁州窑艺术的贡献。再次,文中主要阐述了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关系,通过二者的表现方法、表现题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使用的透视原理说明中国水墨艺术与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艺术一脉相承、高度统一,并系统整理了磁州窑装饰艺术所呈现出的技艺美、意境美和构图美等审美感知,总结了磁州窑装饰艺术既有朴素的装饰风格又有多元的艺术表现的总体特征。最后,阐述了磁州窑装饰艺术与其他窑场和近现代书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地走访和拍摄图片的方式,概括性的总结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安际衡对磁州窑在未来的传承发展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527
【图文】:

磁州窑


1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白地黑花①《李白观瀑》长方形枕”赏析磁州窑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内磁州路中段路北,在磁州窑博物馆广场中心地带,占地 7.8 亩,建设总面积 5000 平方米,该馆设计以磁州窑的特点为设计理念,将场馆建筑设计成“馒头窑”的形状,在建筑形制上以“窑”为中心,上下分为两层。2006 年重新建成新馆并开放,按照磁州窑产生发展的时间脉络设置了窑火初燃—北朝隋唐时期、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余韵悠长—明清民国时期、美器由来—烧造工艺四个展厅,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全面的展示了磁州窑文化以及磁州窑的发展历史,总展线长达 480 米。以“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为核心向广大群众展出文物 400 余件,图片 278 张,独特的馆内设计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图 1)

倪瓒,磁州窑


磁州窑又称作磁州窑系,磁州窑系以磁县的观由于其装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装饰内容据磁州窑研究专家秦大树先生近几十年的考古古,东到山东的淄博、枣庄一带, 西到宁夏灵的白土窑,江西省的吉州窑也都纳入了磁州窑域的观台、冶子、东艾口以及滏阳河源头的十年的考古研究,邯郸峰峰矿区的彭城窑和邯窑场,尤其以占据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 河白观瀑图”的艺术赏析①州窑论坛”

李白,黑花,长方形,立面


正如李白的诗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唐诗极富生动的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五次游览庐山,创作了十多首与庐山有关的诗句,从李白的经历和诗句祖国山河的热爱。李白也是一位倾心修道之人,曾说:“做梦都想羽化成仙思想精神是诗人在无法改变现实生活的情况之下对生命自由的精神追求白成了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出了瑰丽神奇的伟大篇章。观看《李白观瀑》枕面,由五道边框组成,边框外用铁锈花装饰手法绘花,边框内绘有“李白观瀑”的画面,远处树木青葱繁茂,云雾缭绕,悬亭,凉亭旁边有一株苍劲的古树,树头如伞盖,向着悬崖下斜伸生长,缘有两个人正在观望对面的瀑布,前面拱手面对瀑布的正是诗人李白,自然的崇敬之意,瓷枕正面的这幅作品空旷幽深,意境高远。瓷枕的前幅有文人画特征的墨竹纹饰,瓷枕侧立面的开光内绘制了一朵充满装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坤;刘曼曼;赵新伟;;浅谈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陶瓷的发展与保护传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03期

2 姚颖;;磁州窑书法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文化背景[J];东方收藏;2018年02期

3 武志军;;安际衡:让“磁州窑”技艺代代传承[J];中国品牌;2018年04期

4 汤兆基;;为塑一王苦经营 磁州窑牡丹纹饰[J];检察风云;2018年06期

5 姚颖;;磁州窑书法装饰的艺术特征[J];东方收藏;2018年20期

6 李竞辉;;丰富多彩的磁州窑装饰艺术[J];收藏家;2017年07期

7 霍燕霞;李献飞;;磁州窑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年02期

8 庞洪奇;庞枫陶;;明清磁州窑史料辑考[J];邯郸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9 陈平;;艺术弘千载 白与黑的艺术——磁州窑[J];大众理财顾问;2015年09期

10 刘聪颖;吕庙军;;论邯郸磁州窑装饰艺术的生态美[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任双合;;浅议古磁州窑独特的生产工艺[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润生;;爱也从心兹声——慈以甘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冠甫;;浅议磁州窑与吉州窑品种的装饰技法[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建平;;论青瓷书法装饰创新的美学意义[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耿建扩;磁州窑涩圈摞烧工艺最早始于宋代[N];光明日报;2017年

2 稻香;磁州窑——影响世界陶瓷业的中华古瓷窑[N];民主协商报;2017年

3 邯郸日报社记者 王鹏 郭晓月;磁州窑艺术街区:多元化整体运营的成功尝试[N];邯郸日报;2017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杨阳;让磁州窑在生产生活中获得强大生命力[N];中国艺术报;2018年

5 记者 杨冰 刘剑英;让千年磁州窑重绽芳华[N];河北日报;2018年

6 记者 方尚俊 通讯员 杜王义 张江波;从“制造”转向“智创”[N];河北经济日报;2018年

7 伊晓;第五届国际磁州窑论坛研讨综述[N];中国文物报;2018年

8 高影新 刘利刚;一朵盛开在火中的艺术奇葩[N];邯郸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王岩

本文编号:2775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75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