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县仡佬族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空间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4
【图文】:
民族之一[1]。至今,贵州务川还流传着“仡上,仡佬族大致经历了濮人、僚人、仡佬三广阔的西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度——大元口众多有,也被称为“百濮”[3]。在春秋战国,战国时期逐渐衰亡,南部为南越国所占,大力治理西南地区,自此西南地区与中央地的联系[5]。东汉时期,将濮人称为“濮、僚”、。魏晋之后,濮称逐渐消失,以“僚”专称,南蛮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期的
72 年—后改隶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公元 1413婺川县。1986 年 8 月 21 日,务川县改为务族苗族自治县辖 10 镇 5 乡 117 个村(居)[1]。“东经 107°30′-108°13′”、“北纬 公里,东、西宽 62 公里,总面积 2777 平方,平均海拔为 1034 米。位于贵州东北部。河低山谷地逐渐降低,东部为中山深垒,西盆地和河谷地带;属于喀斯特地貌类型,以相连,南与凤岗接壤,西与正安、道真县毗自治县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洪渡河是务川仡佬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仡图 2.2 务川县行政区划图图片来源:《务川年鉴 2016》
坝文寨,、茶地四个部分组成,有 200 余户、800 余史悠久的讫佬族古寨,建寨已有 700 余年历寨”,也是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民族村寨,村独特,充分体现了仡佬族的民俗文化风貌[2]。产,有汉墓群、采砂炼丹遗址和申yP等名人两岸的大坪汉墓群,分布面积 10 万平方米,、民俗文化的研宄具有很高的价值[3]。2010第五批);2012 年,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一批)。图 2.3 龙潭村区位示意图图片来源:贵州住建厅编写组《贵州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玲;;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的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12期
2 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年04期
3 时少华;梁佳蕊;;传统村落与旅游:乡愁挽留与活化利用[J];长白学刊;2018年04期
4 潘泽泉;;乡土中国向何处去?——读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J];中国研究;2005年02期
5 曾祥慧;周真刚;;贵州畲族村落的类型与管理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12期
6 唐晓梅;杨戴云;;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策研究[J];民族学刊;2018年03期
7 张亮;;民族村落社会发展有效途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22期
8 庞乾奎;应吉祺;;浙江仙居县传统村落类型研究[J];中国名城;2018年05期
9 陈晓华;鲍香玉;;旅游开发对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影响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年02期
10 简思玮;;居委会·教堂·村落——基于一个天主教村落的调查分析[J];珠江教育论坛;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大可;;论科举与传统村落社会——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2 冯德懿;孙忠伟;;基于文化生态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7年
3 盛嘉;张乐益;张志敏;;“精明收缩”导向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空间再造——以宁波奉化栖霞坑村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7年
4 陈玉平;;布依族文化的属性及发展境遇[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璇 曾洁;留住乡愁记忆 重塑乡村魅力[N];中国建设报;2017年
2 曹兵武;中国底色: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社会与中原优势(上)[N];中国文物报;2015年
3 曹兵武;中国底色: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社会与中原优势[N];中国文物报;2015年
4 江苏经济报记者 成芳;将保护“乡愁记忆”落到实处[N];江苏经济报;2017年
5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田毅鹏;“乡校撤并”与村落社会危机[N];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4 迟玉花;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麻勇恒;敬畏:苗族神判中的生命伦理[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勋达;福建畲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罗竟人;兰州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复兴与活力营造[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3 陈路路;贵州务川县仡佬族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空间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年
4 宋雪;山西霍州许村传统村落形态与民居建筑特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5 黄力为;生态文明视角下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6 谭鑫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湘东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黄华;大冶三湾:历史·现状·未来[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李禹贤;豫南乡村重构中的传统村落设计策略[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9 高飞;基于文化地理学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10 张盼;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9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7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