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彬装饰图案形式美构成探讨
发布时间:2021-06-23 12:29
<正>若说装饰图案的形式美,其审视法则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这也是装饰图案构成的普遍规律。因此,探究图案的形式美就显得非常重要。进言之,图案的形式美特别注重对称与均衡、单纯与齐一、调和与对比、比例与适度、节奏与韵律等变化统一的规律。这一规律可谓是构成形式美感的认识基础,这些规律也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熟悉和掌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云纹“群构组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大量国外的设计理论和设计风潮蜂拥而至,冲击着既往的图案教学与研究理念,这使得人们对图案的内涵与外延产生新的认知,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案学“废名”与“正名”之争,“是以设计基础来取代图案(或工艺美术),抑或是保留图案基础教学,成为一时间的争论焦点。”[4]当此之时,保彬教授确有自己的鲜明立场,为重建图案教学体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图案学增补了装饰艺术形式美构成的新内容,并在装饰图案的技法表现上,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他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期间,又陆续出版了《装饰图案基础》 (1980)、《中国古代图案》(1980)、《树形图案》(1982)、《自然美》(1986)、 《中外人物装饰画》(1988)、《色彩》(1990)等教材和著述,这些研究成果均立足于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之精粹,兼容外来装饰艺术的观念与表现形式,为装饰图案教学与研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今天,我们重读保彬教授的这些著述,领略他的图案创作实践,更能从中体会到应当珍视这种开拓创新的图案装饰意匠,汲取这份丰富的教学思想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举例来说,在保彬教授编写的《装饰图案基础》教学用书中我们可以见识,分别从图案创作的各个方面讲述了图案特有的形式美法则,这其中包括了图案造型、图案构图、图案色彩和图案表现手法,这些法则构成了图案形式美的效果。进而,保彬将图案形式美的法则和装饰图案的本质属性紧密结合起来阐释,书中列出专章讲述“装饰图案的写生”,避免了空洞描述形式美的说辞。关键是从素材累积的源泉上,指导学生培养创作的审美意识,他强调“装饰图案的写生,就是收集素材,为创作设计所做的准备。”[5]在写生的方法一节中提出,由于装饰图案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写生的方法不能强求一律。而应该根据写生的对象和设计需要来考虑并决定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表现。同时,保彬明确写生是为图案设计服务,若没有丰富的素材记录,在装饰图案的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这是创作避免雷同的重要步骤。由之,保彬将图案形式美的理论贯穿到整个图案创作的过程中,用以培养学生对图案形式美的全面理解和方法掌握。同样,在他编写的《风景图案》教材中,鞭辟入里的说明了风景图案与绘画(山水画、风景画)的区别,指出图案创作的修养不同于绘画的修养,其落脚点“与其说表现在内容上,不如说是在形式上更见差异。”[6]如是看来,将中国绘画和图案写生变化进行对比,明晰出风景装饰图案的表现规律,并将其形态特征归纳为“概括性”和“开放性”,特别强调图案形式美构成的法则,就必须在形式上作出很大的“变形”,有的讲究“经营位置”,强调虚实关系和对角照应等等。在“风景图案的范围”一章中,又细致讲解了图案题材中自然景物的艺术处理的手法。由此,揭示出了装饰图案形式美的法则运用。
水纹的写生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与华东艺专和南艺[J]. 保彬. 艺术学研究. 2012(04)
[2]保彬和他的装饰艺术[J]. 韩景文. 瞭望周刊. 1987(11)
[3]图案教学座谈会纪盛[J]. 工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6(02)
[4]金陵饭店漆器屏风挂屏创作分析[J]. 黄午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3(03)
本文编号:3244941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云纹“群构组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大量国外的设计理论和设计风潮蜂拥而至,冲击着既往的图案教学与研究理念,这使得人们对图案的内涵与外延产生新的认知,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案学“废名”与“正名”之争,“是以设计基础来取代图案(或工艺美术),抑或是保留图案基础教学,成为一时间的争论焦点。”[4]当此之时,保彬教授确有自己的鲜明立场,为重建图案教学体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图案学增补了装饰艺术形式美构成的新内容,并在装饰图案的技法表现上,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他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期间,又陆续出版了《装饰图案基础》 (1980)、《中国古代图案》(1980)、《树形图案》(1982)、《自然美》(1986)、 《中外人物装饰画》(1988)、《色彩》(1990)等教材和著述,这些研究成果均立足于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之精粹,兼容外来装饰艺术的观念与表现形式,为装饰图案教学与研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今天,我们重读保彬教授的这些著述,领略他的图案创作实践,更能从中体会到应当珍视这种开拓创新的图案装饰意匠,汲取这份丰富的教学思想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举例来说,在保彬教授编写的《装饰图案基础》教学用书中我们可以见识,分别从图案创作的各个方面讲述了图案特有的形式美法则,这其中包括了图案造型、图案构图、图案色彩和图案表现手法,这些法则构成了图案形式美的效果。进而,保彬将图案形式美的法则和装饰图案的本质属性紧密结合起来阐释,书中列出专章讲述“装饰图案的写生”,避免了空洞描述形式美的说辞。关键是从素材累积的源泉上,指导学生培养创作的审美意识,他强调“装饰图案的写生,就是收集素材,为创作设计所做的准备。”[5]在写生的方法一节中提出,由于装饰图案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写生的方法不能强求一律。而应该根据写生的对象和设计需要来考虑并决定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表现。同时,保彬明确写生是为图案设计服务,若没有丰富的素材记录,在装饰图案的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这是创作避免雷同的重要步骤。由之,保彬将图案形式美的理论贯穿到整个图案创作的过程中,用以培养学生对图案形式美的全面理解和方法掌握。同样,在他编写的《风景图案》教材中,鞭辟入里的说明了风景图案与绘画(山水画、风景画)的区别,指出图案创作的修养不同于绘画的修养,其落脚点“与其说表现在内容上,不如说是在形式上更见差异。”[6]如是看来,将中国绘画和图案写生变化进行对比,明晰出风景装饰图案的表现规律,并将其形态特征归纳为“概括性”和“开放性”,特别强调图案形式美构成的法则,就必须在形式上作出很大的“变形”,有的讲究“经营位置”,强调虚实关系和对角照应等等。在“风景图案的范围”一章中,又细致讲解了图案题材中自然景物的艺术处理的手法。由此,揭示出了装饰图案形式美的法则运用。
水纹的写生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与华东艺专和南艺[J]. 保彬. 艺术学研究. 2012(04)
[2]保彬和他的装饰艺术[J]. 韩景文. 瞭望周刊. 1987(11)
[3]图案教学座谈会纪盛[J]. 工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6(02)
[4]金陵饭店漆器屏风挂屏创作分析[J]. 黄午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3(03)
本文编号:324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24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