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广州端午“扒龙舟”习俗的审美意蕴

发布时间:2017-04-26 19:00

  本文关键词:广州端午“扒龙舟”习俗的审美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扒龙舟”作为广州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展示了岭南节日庆祝特色,集中体现了岭南人们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具体而微的民俗事象,围绕歌谣谚语、传说故事、龙舟说唱、龙舟装饰,竞渡仪礼几个方面,探讨扒龙舟所展现的语言艺术特征,装饰美学意蕴,节庆生命情态,并分析了其文化根源与当代意义。第一章有针对性地对广州端午“扒龙舟”习俗进行根源探讨和整理相关节俗事象,并将其与吴越、湘楚之地的龙舟竞渡和现代龙舟赛做简单地对比分析。第二章对广州端午扒龙舟的口承语言艺术做了详细的审美分析。即兴创作的歌谣谚语,既有岭南文化风情的诗意呈现,又有生活智慧的精炼总结。民间传说的散文叙事也为民众提供神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寓庄于谐的龙舟说唱,感情真挚,富有乡土气息,反映了大众化的审美情趣。第三章对广州端午扒龙舟的民间装饰艺术做了详细的审美分析。造型夸张奇特,色彩鲜明浓郁、纹样清新简朴的民间工艺,既美观实用,又具有驱邪纳吉的精神功能。龙舟和人物的服饰装扮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信仰和审美的集合体。第四章对广州端午扒龙舟的竞渡仪礼进行审美意蕴分析。节律化的时间和仪式化的空间有效制造了审美的场域。在象征性的祭祀仪式里,以祭祀对象、仪式主体、祭祀物和仪式程序等符号象征系统,揭示了节日存在于人生的意义。狂欢化的竞渡表演,既有斗艳又有斗力,以游戏式的狂欢场景,人物形象的夸张戏仿,颠覆日常生活的秩序,使人从单调乏味的生活过渡到群人共乐的游戏场景里,进入狂欢的审美体验。第五章重点对广州端午扒龙舟审美意蕴的文化根源进行分析。广州端午扒龙舟和相关语言艺术是广府人好歌嗜斗民族性格的投射。信鬼尊神的信仰心理是扒龙舟审美意蕴的基础。由龙崇拜过渡到祖先崇拜的虔诚心理,产生了祖先英雄传说的神话叙事,给关于祖先的集体记忆蒙上神秘而传奇的审美色彩。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使民众心怀忧虑却并不消沉,在死和生的博弈中,充分享受现实生活,探求生命的意义。结语,民俗事象、祭祀仪式和狂欢表演赋予扒龙舟感性生命活动的审美意趣。尽管城市化语境下的龙舟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调适、嬗变,但是它的传承与保护,为民众提供了广阔的记忆世界,让乡愁的寄托有处可去,所以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扒龙舟 语言艺术 装饰艺术 竞渡仪礼 文化根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15-18
  • 第一章 广州端午“扒龙舟”习俗18-24
  • 第一节 广州端午扒龙舟的起源和流变18-19
  • 第二节 扒龙舟的民俗事象19-20
  • 第三节 三越划龙船20-22
  • 第四节 现代龙舟赛22-23
  • 本章小结23-24
  • 第二章 广州端午“扒龙舟”的口承语言艺术审美分析24-29
  • 第一节 歌谣谚语:岭南情韵24-26
  • 第二节 传说故事:神秘传奇26-27
  • 第三节 龙舟说唱:寓庄于谐27-28
  •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广州端午“扒龙舟”的民间装饰艺术审美分析29-37
  • 第一节 民间工艺29-34
  • 一、造型:形神兼具29-30
  • 二、颜色:调和对比30-32
  • 三、纹样:清新简朴32-34
  • 第二节 服饰装扮34-36
  • 一、人物装扮:整齐美观34-36
  • 二、龙船装扮:多样统一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广州端午“扒龙舟”竞渡仪礼的审美意蕴分析37-55
  • 第一节节日时空37-38
  • 一、节律化的时间37-38
  • 二、仪式化的空间38
  • 第二节 象征性的祭祀仪式38-45
  • 一、祭祀对象:圣物崇拜38-39
  • 二、仪式主体:男性狂欢39-40
  • 三、祭祀物品:寓意吉祥40-41
  • 四、仪式程序:规范有序41-45
  • 第三节 礼仪性的游龙探亲45-48
  • 一、游龙路线:固定不变46-47
  • 二、招景应景:有来有往47
  • 三、游龙探亲:“风景”与“人情”47-48
  • 第四节 狂欢化的竞渡表演48-54
  • 一、狂欢之醉的狂喜48-52
  • 二、竞渡之力的展示52-54
  •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广州端午扒龙舟习俗的审美文化根源55-64
  • 第一节 好歌嗜斗的风俗习惯55-56
  • 第二节 信鬼尊神的信仰心理56-59
  • 第三节 尊崇祖先的族本意识59-61
  • 第四节 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61-63
  • 本章小结63-64
  • 结语 城市化语境下广州端午“扒龙舟”的传承意义和审美价值64-72
  • 第一节 城市化语境下的“扒龙舟”活动64-67
  • 第二节 扒龙舟的当代审美价值67-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田野调查时间表76-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80
  • 附件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政;略论中国古代民俗审美积淀[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2期

2 赵德利;生命活动:民俗审美的基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王剑;;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传统节日——以清明节民俗中的生态审美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4 罗瑞宁;;城里“人”与“诗意的栖居”[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黄仕日;龙舟文化研究的新突破——《中华龙舟文化研究》评介[J];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6 申小红;;顺德“龙舟竞渡”礼仪探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王旭晓;;民俗的审美价值探源及其当代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谷鹏飞;;从美学角度看民俗的现代传承与重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赵东玉;端午龙舟竞渡民俗的文化选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张鹏飞;;论中华“龙文化”图腾尊崇的审美情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华喜;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校开设龙舟运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明军;龙舟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陈莉;温州地区龙舟竞渡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王雪;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视觉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国强;岭南龙舟文化[D];暨南大学;2006年

6 侯欢欢;端午节的美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凌齐;广西壮族龙舟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吴天跃;温州龙舟与地方社会变迁的民族志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高晓雷;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利用看中国当代审美精神的转变[D];山东大学;2012年

10 任艳玲;珠村祭祀仪式的审美文化意蕴[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广州端午“扒龙舟”习俗的审美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29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